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自愿、公开、公平原则
二、依法、规范原则
三、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林地流转形式原则
四、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原则
林权问题源于对森林资源使用和收益的现实需求,但中国立法对此认识及规范极为不足,存在诸多问题。林权是以森林资源所有权为基础,以对特定的森林资源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他物权。林权具有主体广泛性、客体复合性、内容多样性等特征。
一、林权流转的形式
包括林地出租、转包、林地入股、互换、转让等5种。
二、林权流转的原理、范围、程序及申请材料
(一) 流转遵循的原则
(二) 流转范围
1、 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依法流转
①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②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林地使用权。
③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
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确定的宜林地的林地使用权。
2、 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不得流转
① 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② 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拟征用、占用的。
③ 山林权属不清或者有争议的。
④ 未申请办理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⑤ 国有林。
(三) 流转的程序
1、 双方提出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
2、 县林业产权中心审核受理;
3、 公告流转的林地、森林、林木的基本情况。
4、 组织流转实施。
5、 签订流转合同。
6、 办理林权证变更登记或换发林权证。
(四) 申请材料
1、 流转双方书面申请;
2、 双方个人身份证或法人资格证明;
3、 林权证
林权证属共有的,还应提供共有人同意的书面意见;
林权证属于集体的,还应提供资源资产评估部门的评估报告,和村民大会投票或村民代表大会同意的决议。
(1)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主要表现在:a、园林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B、园林构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统一性。C、起开结合,多样统一。(2)因地制宜,巧与因借。a、地形、地貌和水体应结合地形特点,就...
按合同约定,无约定争求甲方意见
(一)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日办理财政各项收支、资金调拨和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政收支预算执...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通知
林改发〔2013〕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近年来,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集体林权流转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林业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有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侵害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益、流转合同纠纷增多、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以及林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林权流转管理,防范林权流转风险,保障广大农民、林业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原则,切实保障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
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护农民林地承包权益,是落实党在农村基本土地政策、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体体现。开展集体林权流转,必须在坚持农村集体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林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限制或者强行农民进行林权流转。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统一认识,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林权流转的主体地位,按照“流不流转是农民的事,转多转少是市场的事,规不规范是政府的事”的要求规范林权流转,不得把林权流转指标作为评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得将流转规模作为工作政绩,更不得把促成流转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强行推动,确保林权流转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进行。
二、规范林权流转秩序,防范林权流转风险
各地应加大林权流转引导和规范。依法抵押的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不得流转;采伐迹地在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或者未明确更新造林责任前不得流转;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林权流转的,流转方案须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公示,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到林权管理服务机构挂牌流转,或者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流转。对工商企业等社会组织在林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方面投资开发林业,带动农户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的,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出现以“林地开发”名义搞资本炒作或“炒林”现象,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林权的准入和监管制度,对流转后闲置浪费流转林地影响林业生产、恶意囤积林地和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行为要予以制止,要责令其依法纠正,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禁止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法参与林权流转谋取私利。违法流转导致农民的林权流转收益受损等问题要依法纠正,对因林权流转引发的农村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要依法调解调处仲裁。
三、完善制度,全面加强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监管工作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政策法律规定要求,建立健全林权流转监管制度,保障林权流转有序健康发展。要尽快建立健全林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制度,为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提供制度保证。要建立“村有信息员、乡镇有服务窗口、县有服务场所”三级联动的林权流转管理服务网络和互联互通的集体林权流转信息采集系统和共享平台,逐步实现林权流转信息网络化管理。要积极探索林权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管理。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并推行使用林权流转统一合同示范文本,探索开展流转合同签订指导工作。要不断加大林权流转服务,为流转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宣传、市场信息、价格咨询、资产评估、合同签订等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流转服务平台和网络,研究发布林权流转信息和流转指导价格并实行动态管理。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7〕33号)和《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办理涉外林权变更登记问题的复函》(办资字〔2011〕214号)要求,对因农村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发生的林权变更登记申请依法严格审查,确保林权登记质量。各县(区、市)要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加强专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涉及农民的林权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情况,做好应对预案。加强对林权流转情况的统计和监测,并定期汇总、分析林权流转情况,重点研究不规范林权流转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政策。
四、加强领导,确保林权流转健康有序发展
集体林权流转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流转市场规范有序,事关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发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林权流转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明确职责,实行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做好林权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和林权流转市场监管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广大农民的林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县级林权管理服务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和工作场所。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开展林权流转提供组织和人员保障。
请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本通知的具体办法,并将有关情况于2013年5月20日前报我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
国家林业局
2013年3月21日
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林发[2014]53号
各市(州)林业(林业和园林)局,卧龙、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长江、大渡河造林局:
2009年7月,我厅印发了《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在指导全省林权流转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我们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制定了《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四川省林业厅
2014年8月1日
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进行集体林权流转,均适用本办法。
依法占用、征用和征收林地,改变林地用途,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集体林权是指集体、个人以及其他非国有单位所有的森林或林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林地使用权(以下简称林权)。林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及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及林地的使用权,依法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其他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行为。
第四条 林权流转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法、自愿、有偿;
(二)公平、公开、公正;
(三)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四)不损害国家、集体、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承包期限;
(六)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擅自改变公益林性质。
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得强迫农户流转其承包经营的林地。
第五条 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林权流转的优先受让权。鼓励农民通过依法流转,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家庭林场,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
第六条 林权流转,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矿藏物和埋藏物。林权流转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法定义务应当同时转移。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明确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和管理人员,有条件的要建立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加强林权流转监督管理,规范林权流转行为。
第二章 流转范围、方式与期限
第八条 下列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依法流转:
(一)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三)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的使用权;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第九条 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不得流转:
(一)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
(二) 已依法抵押、提供担保的森林、林木、林地,抵押权人、担保人未书面同意流转的;
(三)被司法机关查封、冻结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应流转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第十条 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和所有权前提下,允许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林地、林木经营权,但不能采取转让方式流转。
第十一条 林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或者其它方式进行流转,也可以作为出资、合作的条件。
(一)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权转交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成员承包经营的行为。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受转包人按转包合同约定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并向转包人支付转包费。转包无需经发包方同意,但转包合同需报发包方备案,不办理林权变更登记。
(二)出租,是指将林地使用权、林木使用权租赁给他人,并收取租金的行为。不办理林权变更登记。
(三)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经营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权进行交换的行为。应当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
(四)转让,是指林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全部或部分林权转移给他人的行为,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一并转移。转让行为按转让合同约定支付转让费后,应当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权转让还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五)入股,是指承包方将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或组成股份公司、合作组织等形式,入股从事林业生产经营,并按照股份分配收益承担风险的行为。
第十二条 林权流转期限应当根据林种、树种、林龄、开发目的、开发形式等由流转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承包期或林权证登记的剩余期限。
第十三条 林权允许依法再流转。合同另有合法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三章 流转双方的条件、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流转双方应当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流转受让方应具备林业生产经营能力。
外国投资者可以采取租赁林地的方式从事森林经营活动,其权利和义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执行。
第十五条 流转双方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六条 流出方享有以下权利:
(一)自主决定林权是否流转、流转的方式和期限;
(二)依照流转合同的约定获得流转收益;
(三)依照流转合同的约定,在期满后或约定的情形下收回流转的林权。
第十七条 流出方应当承担以下义务:
(一)确保流转的林权产权清晰,没有权属纠纷或经济纠纷;
(二)依照流转合同的约定向流入方移交相应的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
(三)按本办法规定协助流入方到相关部门办理登记、备案等手续;
(四)在流转有效期间,尊重流入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扰其依照合同开展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五)督促流入方履行合同或协议,如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流入方享有以下权利:
(一)依法按流转合同约定自主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等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林木培育、生产,并获得相应收益;
(二)在流转期内允许依法继承;
(三)依法取得的林权,可依法进行再流转,并获得流转收益;
第十九条 流入方应当承担以下义务:
(一)履行流转合同规定,及时交付流转金;
(二)依法采伐森林、林木时,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完成林地的更新造林任务;
(三)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自行或准许他人在林地内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给林地造成损害的行为;
(四)在流转期内发生毁林和乱占滥用林地行为时,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搞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
第四章 流转程序
第二十条 林权流转前,有流转意向的当事人应当向林权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林权登记部门核实权属,咨询林权流转政策。
第二十一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时,其流转方式、流转底价等,应当提前30天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公示,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还应当报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林地以转让方式流转,原则上应当在依法设立的林业产权交易机构按程序公开竞价进行。
第二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林地以转让方式流转,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机构资质、评估技术规程按照国家、省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个人或者其他组织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是否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由其自主决定。
第二十五条 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林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需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入股或其它方式流转需报发包方备案。
第二十六条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权属共有的林权流转时,应当征得合资方、合作方或者权属共有方的同意。
第五章 流转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权流转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权流转具体事宜和程序的审核及监管。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林权流转信息库,及时发布林权流转的供求信息,积极搭建林权交易平台,建立规范有序的流转市场。
第二十九条 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林权流转台账,并按国家林业局、国家档案局发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将林权流转合同、资产评估、实物量调查、民意调查及有关文件、音像材料等及时进行归档,按要求交由指定机构妥善保管。
第三十条 从事林权流转服务的中介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指导、监督,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提供流转中介服务。
第三十一条 林权流转过程中林权核查、实物量调查、资产评估等发生的费用,由流出方和流入方协商承担。
第三十二条 在流转期限内,因国家建设确需占用、征用和征收林地的,林权权利人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补偿分配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执行。
第三十三条 流转当事人应当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
流转合同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流出方和流入方的名称或姓名、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方式和住址;
(二)流转双方法人机构代码或身份证号码;
(三)流转林权证编号,坐落位置、四至界限、面积、宗地地形图或示意图、林地类型、林种、主要树种等;
(四)除森林、林木外的其他附着物现状;
(五)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
(六)流转方式及用途;
(七)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八)合同期满后森林资源存量及其它附着物的处置;
(九)双方当事人其他权利和义务;
(十)违约责任;
(十一)解决争议的方式;
(十二)流转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内容。
流转合同格式文本按四川省林业厅印发的《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合同》(格式文本)执行。
流转合同1式5份。流转双方各执1份,发包方1份,报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各1份。
第三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指导流转合同签订或合同鉴证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十五条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时,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如发现存在重大瑕疵或违规的,应当及时组织开展林农真实意愿和流转程序合法性等调查,对确有问题的应当予以纠正,并做好相关材料归档工作。
第三十六条 林权流转收益归林权权利人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和抵扣。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林权的流转收益归其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主要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林业生产、公益事业支出。
(二)其他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流转收益全部归其所有和自主支配。
第三十七条 林权流转时已依法取得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可以同时流转,但流转双方都应当遵守关于森林、林木采伐和更新造林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八条 因林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的,当事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林权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调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九条 在林权流转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机构、森林资源调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其评估(咨询)、调查结果无效,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在林权流转中,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流转登记与备案
第四十一条 林权流转后,流转双方应当依法持流转合同等相关资料及时到县级人民政府林权登记部门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或者备案手续。
林权变更登记手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四十二条 下列林权流转,当事人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向登记机关提出登记申请,进行变更登记。
(一)森林、林木所有权以及林地使用权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
(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其他应当进行林权变更登记的。
申请变更登记应由流入方会同流出方共同申请办理。
第四十三条 下列林权流转不进行变更登记,但是当事人应当将流转合同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森林、林木使用权流转的;
(二)森林、林木、林地采取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其他不进行林权变更登记的。
第四十四条 办理林权流转变更登记手续时,流转双方应当向林权登记机关提供下列材料:
(一)流转合同;
(二)林权证书;
(三)林权流转当事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
(四)乡(镇)人民政府转报的申请文件。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经营权的,还应当提交发包方同意或者备案的证明;
(五)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林权流转,还应当提供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上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同意并签名的决议书;
(六)其他应当提供的资料。
林权流转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应当真实、合法、有效,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
第四十五条 流转变更登记备案时,林权登记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如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约定,要及时通知当事人立即终止或变更合同,合同内容不完善的要进行完善。对符合条件的,登记部门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登记,并报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换发林权证。国家规定需要公示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林权流转当事人需要补充完善的材料内容。对不予变更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七条 流转当事人发现变更登记的新林权证错误、缺漏登记的,可以到原变更登记机关申请更正。
第四十八条 林权流转合同内容发生变化、续约或者流转终止的,当事人应当在10日内到原变更登记、备案的部门办理林权流转变更登记或备案的变更、延续或者注销手续。
第四十九条 登记机关应当按半年、全年汇总统计林权流转情况,分别于每年7月和次年1月报市(州)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再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4年8月1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19年7月31日止。原《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川林发〔2009〕155号)同时废止。
河北省林权流转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冀发[2009]20号)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林权流转情况,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林权流转情况专题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我省山区大部分划分了自留山、责任山,农民在承包的自留山、责任山上植树造林,个别地方出现了林业承包大户;平原地区部分农民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有的地方把集体所有的果园承包给农民经营,以承包制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林权流转得到迅速发展。从1986年开始,随着林业建设转向工程造林以及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开始购买或承包集体所有的“四荒”地,特别是1990年前后,由于果品价格较高,政府对拍卖、承包“四荒”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林成为当时林业生产的主流,联户、大户纷纷承包“四荒”地种树栽果,以拍卖制、大户承包发展经济林为标志的林权流转得到较快发展。2006年,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我省全面展开,通过“均山”、“均利”、“均股”等形式把林权落实到农户或村民小组,以家庭承包、大户承包、股份制为主要经营形式的林权流转步入快速发展新时期。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林改后全省林权流转已达12250宗,面积197.2万亩,涉及金额7.6亿元。
二、我省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一)承包
承包在我省治理“四荒”地和经济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目前我省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它主要指承包经营者承包集体荒山、荒地或个人自留山、责任山等进行造林和管护经营,承包期一般为30—50年,有的延长至70年,承包者除每年交纳承包费外,收益全部归个人。按承包者的性质分为家庭承包、大户承包、联户承包、单位承包及单位加农户联合承包等形式,承包方有的是自然人,也有的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这种流转方式一般出现在大面积的宜林荒地和较长段的渠、堤、路的承包中。沙河市花木村李广田承包沙地、荒山3000亩,先后投资200多万元,种植苹果、板栗、间种药材并办养殖场,目前,每年纯收入达10万元。内邱县公路管理站与内邱县南赛村签订了50年合同,承包荒山5000亩。7年来,共投资700万元,种植板栗、日本甜柿、核桃、中华寿桃、杏等经济林30万株,嫁接冬枣25万株。在承包山内养生态鸡3000只,养鱼4万尾。现生产的“鹊山”牌笨鸡蛋已注册商标上市,颇受欢迎。
(二)拍卖
拍卖就是将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按面积或长度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一次性作价卖给购买者,并签订买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购买者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治理和开发,自主经营和管理,享有林木所有权、产品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在购买期限内允许转让、转租和继承。拍卖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临城县现有6个省级单位,8个市级单位,26个县直单位、厂矿企业组建了30多个绿色实体,通过拍卖形式购买荒山,已高标准造林15万亩。青龙县肖营子镇下打虎店村在林改工作中,将村集体的901亩荒山招标拍卖给了36户农户,使用权限70年,村集体收取承包金16万元,全部用于生态文明村建设,全村群众每人减少了200元的公益项目集资。
(三)抵押
抵押是指林权权利人在不转移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情况下,将所有权或使用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其不能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依法处分该所有权或使用权,并以所得价款优先受偿,使所有权或使用权主体发生变更。林权抵押贷款使林权所有者手中的“死资本”变为活资金,可以帮助解决农民生产需用资金。从目前全省的实际来看,抵押是开展最广泛、最活跃、最受农民欢迎的流转方式。各方面也非常支持林权抵押贷款,我省相继出台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廊坊市也出台了《关于加强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省累计抵押林地22.2万亩,贷款金额3.1亿元。张家口仅涿鹿、赤城两县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就接近7000万元,全省有13个县抵押贷款金额超过1000万。
(四)股份合作
股份合作是在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借鉴企业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而探索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一般以企业的形式存在,林权权利人以其所有权或使用权作为出资作价入股。股份合作制林业多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具体操作方法由权益各方商谈制定,做法千差万别,主要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与集体和林业承包大户、公司与公司或公司与外商等股份制合作形式。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由原县电信局职工入股48股,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承包荒山4000亩,上种核桃、下种牧草、中养柴鸡,立体开发,建设生态型、高科技附加值的高效林果园区,近几年每年纯收入100多万元。同时,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完全按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进行。
(五)租赁
租赁是指由投资者给林权所有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林地使用费或者森林资源使用费,一年一付或者几年一付,租金多少不等,租赁期限一般为30-50年,租赁期间,林木,林地所有权不变。承租方在拥有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承租人。张家口市容辰经贸实业公司在怀来县小南辛堡乡小七营村租赁荒地1800亩,投资开发葡萄基地,与村集体签订了租赁合同并进行了公证,现已投入资金2000万元,种植葡萄60万株,建成年产400万吨的葡萄酒厂,形成了一座集葡萄种植、酿酒、营销与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庄园,同时为乡、村500多名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葡萄种植业向优质、高效规模化发展。
(六)其他形式
在调研中了解到,林权流转还有村投户管、企业 农户、转包和个人经营、国家补助等多种形式。特别是企业 农户经营形式,即“商品订单林业”或“合同订单林业”,是平原地区营造商品林和经济林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用合同的形式保护双方利益,促进林业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的有效形式。曲周县河北赛博板业有限公司与农民签订速生丰产林建设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苗木款(1/2-1/3),并以不低于市场的保护价格收购合格木材。农民负责栽植和管护,苗木款有销售产品结算时由企业扣除。
三、林权流转的重要意义
(一)增加林业融资渠道
通过林权流转,落实了森林经营主体,调动了社会投资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农民不仅可以自己发展林业,还可以把自己的林地通过转让、承包、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出去,让更有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其他力量经营管理林业生产。林权流转后的投资主体既有农民,也有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私营业主等,甚至还有企事业单位和外资。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向林业开发,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局面,为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2009年,涉县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完成8.3万亩,还发展了三利、三珍、黄金龙等涉林非公有制龙头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直接参与到育苗、造林、林地经济、林产品加工和森林经营等多个领域,为涉县林业产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林地使用权流转,农民真正做到对林地的大力投入、精心管护、合理采伐,增加了收入。2009年赤城县农民林业总收入2.5亿元,是过去的6.6倍。另外,林权流转还可以盘活林地和“四荒”地资源,实现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将本村的林地、“四荒”地等资源流转出去,农民一方面可以分得租金收入,还可以继续在林下间种或者参加造林获得劳务费,可谓一举多得。易县县西陵镇太平峪村民赵秋生,以6万元30年的费用承包100亩荒山,栽植磨盘柿、刺槐等,并在林下间种药材,每年药材的收入就有几千元,磨盘柿5年后可以收获卖钱,收回投资获得收益不是问题。
(三)提高林业管理水平
林业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过去不少地方由于林地产权主体不明,责、权、利脱节,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致使林业管理粗放,效益低下,资源浪费。林权流转后,由于产权清晰,责、权、利统一,经营者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赞皇县的许多群众经常到林业部门咨询林果技术及发展林下产业的政策、信息等,全县果农的管理水平和市场化意识明显提高,2009年,全县43万亩果园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生产,优质果品率达到了85%以上。林农在发展林业产业上,由过去的“不敢投入”转变为“舍得投入”,而且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木材加工、果品、药材、森林旅游等项目,不但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也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2007年以来,涉县发展经济林面积1.5万亩,栽植核桃、花椒128万株,栽植散生果树500余万株,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面积2.6万亩,散养柴鸡20万只,并发展了东山村的“农家乐”、井店镇三街村的“采摘园”和辽城乡西沟村的“观光园”等一批特色生态游项目。
四、当前林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权流转制度不健全。在林权流转中,虽然各地探索了“作价承包”、“买卖山林”等做法,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对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流转,但缺乏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支撑,导致林权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虽然《土地承包法》、《森林法》、《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对林权流转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都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具体操作上,各地依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流转规模小、流转程序不规范。
(二)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目前我省有23个县(市)建立了林权流转服务中心,为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提供服务,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林权流转的需要。一些林业重点县及林权流转需求较大的地区还没有建立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制约了林权的流转。全省范围内,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尚未建立,缺少有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林权流转操作不够规范。一些地方林权流转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操作不规范。集体林地发包没有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提前公示,没有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而是由村委会决定;流转的林地没有经过专业的资产评估,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即可进行成交,导致一些流转的价格过低,损害了林农的利益;一些林权流转未到林业部门进行登记变更,存在纠纷隐患;个别地方流转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约定内容不明确、不全面,存在严重漏洞等。
五、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制度。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前提下,鼓励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科学经营林地,提高森林质量和综合效益。加快出台《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意见》,引导林权流转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流转有形市场,各设区市要建设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承担林地、林木流转的指导、管理工作;林业重点县要建设县级林权流转服务中心,村级要配备专门的流转信息员。规范交易规则,保障公平交易,为交易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向国家林业局建议由省林业局先行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争取得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认定和管理授权,从具有森林资源调查资质的单位中认定一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林权流转中的资产评估行为,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流转监管机制。建立长期有效的林权流转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林权流转程序、流转合同、流转方式等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弄虚作假、恶意串标、强买强卖的惩治力度,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土地、司法等部门的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进行培训授课,加强经营者的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引导他们依法进行林业生产,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不断增加科技含量,实行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政策法规处(林改办)
2010年12月10日
(一)林权流转缺乏科学的指导。林权制度改革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林权都必须流转,要看现有的管理方式是不是适应林业发展需要。我县林权流转呈现全面开花,普遍推行,大有不转不行一股风的趋势,一是个别地方不注重实际,盲目流转,大多数林地不存在大面积造林育林,仅依靠现有森林管护便能出效益,原有的乡村监管、村民自管自用模式对森林的发展和管护起着重要作用,这部份林地不一定要流转。只有在管护较差、需要造林育林的地方才可以流转;二是个别地方流转不注重长效,只顾眼前利益,有的村组干部不是为了长远发展,而是为了眼前有点收益,甚至个人好处而流转;三是有的人认为只有流转才便于管理,流转是林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因而出现了村村效仿,组组必转现象。
(二)林权流转程序不规范。依据《四川省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我县个别地方林权流转中有以下问题:一是流转前未报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核双方资格;二是没有公开依法进行拍卖、招标;三是没有提前30天张榜公布;四是没有召开群众大会,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即使签了一些名字也是组长到户去签的;五是没有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三)林权流转有损农现象。大多数生活在山区的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林权流转中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对森林资源价值缺乏科学的估算,别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办,只要有那么千儿八百元收入都认为不错了,不看长远利益。比如高穴、清水等片区有的村民组森林面积六、七百亩,流转40年,每亩每年就1元多承包费,承包费高的每亩每年也不过几元至十几元一亩,林权流转是何等的低廉,集体森林资源严重流失。
(四)林权流转监管不到位。在林权流转过程中,各级监管力度不够,无人问津,职责缺位,有的人就借此低价收购林权,个别林业职工也参与其中,给一些谋取不义之财的人提供了方便,严重损害群众利益。
(五)林权流转机制不健全。个别地方林权流转呈无序状态,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没有主动介入,想怎么流转就怎么流转,想流转给谁就给谁。流转中大部份承包人看的是现有森林好与差,流转后,靠与林业部门的关系大肆采伐林木赚取钱财,没有投入的打算,没有管护的具体措施,没有造林育林的发展规划,有可能出现借机毁林砍伐现象,给林业发展造成损失。
焊条选用的基本原则
. 精品 选用焊条的基本原则如下: 1)等强度原则 即选用与母材同强度等级的焊条。一般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低合金钢。 2)同成分原则 即选用与母材化学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焊条。一般用于焊接耐热钢、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3)抗裂纹原则 选用抗裂性好的碱性焊条,以免在焊接和使用过程中接头产生裂纹。一般用于焊接刚度大、形状复 杂、使用中承受动载荷的焊接结构。 4)抗气孔原则 受焊接工艺条件的限制,如对焊件接头部位的油污、铁锈等清理不便,应选用抗气孔能力强的酸性 焊条,以免焊接过程中气体滞留于焊缝中,形成气孔。 5)低成本原则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工艺性能好、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焊条。 焊条 (covered electrode) 气焊或电焊时熔化填充在焊接工件的接合处的金属条。焊条的材料通常跟工件的材料相同。 焊条的组成 焊条由焊芯及药皮两部分构成。 焊条是在金属焊芯外将涂料 (药皮 )均匀、
选用焊条的基本原则
选用焊条的基本原则如下: 1)等强度原则 即选用与母材同强度等级的焊条。一般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低合金钢。 2)同成分原则 即选用与母材化学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焊条。 一般用于焊接耐热钢、 不锈钢等 金属材料。 3)抗裂纹原则 选用抗裂性好的碱性焊条, 以免在焊接和使用过程中接头产生裂纹。 一般用 于焊接刚度大、形状复杂、使用中承受动载荷的焊接结构。 4)抗气孔原则 受焊接工艺条件的限制, 如对焊件接头部位的油污、铁锈等清理不便, 应选 用抗气孔能力强的酸性焊条,以免焊接过程中气体滞留于焊缝中,形成气孔。 5)低成本原则 在满足 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工艺性能好、成本低和效率高的焊条。 焊条的选用须在确保焊接结构安全、 可行使用的前提下, 根据被焊材料的化学成分、 力学性 能、板厚及接头形式、焊接结构特点、受力状态、结构使用条件对焊缝性能的要求、焊接施 工条件和技术经济效益等综合考查后,有针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开展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进村入户督查工作,全面落实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近1亿农户拿到林权证。累计13个省区市党委、政府出台了深化林改政策性文件。19个省份出台了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全国县级以上林权管理服务机构达1681个。启动了林下种植中药材补贴试点和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12个省份设立了省级财政专项,18个省份出台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通知》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章程》,确定了150个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4万个。
造林绿化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明显加强。全年中央林业投入1450亿元,比2012年增加99亿元。中央财政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补贴规模继续扩大,安排补贴资金91.3亿元,较上年增加4.82亿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国家林业局在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广东、广西、云南等7省区开展示范建设,中央投资4.58亿元,完成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25.33万公顷。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力度加大,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管理办法》,启动了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申报等工作;印发了《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建设成效考核评价办法》,开展了2010年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省级验收等工作。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特色林果业的扶持力度,全年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5.08亿元,建设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417个。碳汇造林试点进一步扩大,全年碳汇造林3046.67公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的补助标准由每公顷750元提高到1500元。集体和个人的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由每年每公顷150元提高到225元,中央财政全年安排补偿基金1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0亿元。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资金达13.3亿元。国家林业局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全国林权抵押贷款突破1000亿元。中央安排资金159.46亿元,继续在13个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减轻基层负担,国家林业局印发《规范检查核查工作规定》。充分发挥评比表彰的激励作用,全国绿化委员会表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402个,其中,城市(区)29个、县(市、区)134个、单位239个,颁发全国绿化奖章943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17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各地造林绿化保障措施继续加强。河北省各地加大了造林绿化投入,其中,张家口、廊坊市分别超过10亿元,沧州市按每年每公顷2.55万元的标准对环城林带建设进行补助,连补10年。江苏省级财政再次提高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标准,造林示范工程从上年的每公顷7500元提高到1.2万元,杨树抚育从上年的每公顷1500元提高到2250元,丘陵山区森林抚育从上年的每公顷3000元提高到4500元。浙江省将省级以上公益林的最低补偿标准由每公顷285元提高到375元,增加的部分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安徽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补助资金,对人工成片造林,省级以上资金每公顷补助不低于4500元,其中,石质山地造林每公顷补助不低于7500元。福建省级财政投入3.7亿多元用于“四绿”工程、林分修复补植、生物防火林带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各市、县级财政也纷纷出资投入造林绿化。河南省对高速公路两侧栽植常绿树木每公顷补助4.5万元,提升全省高速公路绿化水平。海南省创新造林绿化发展机制,全年发动社会投入近6亿元。云南省财政按每公顷4500元补助陡坡地生态治理。
2013年国土绿化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区域、城乡绿化发展还很不平衡,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村屯造林绿化亟待进一步加强;木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珍贵树种、优质乡土树种用材林培育亟待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质量和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森林经营和草原保护亟待进一步加强;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挖滥移大树古树现象屡禁不止,侵占林地、绿地、湿地、草原现象较为严重,森林、绿地、草原保护执法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亟待进一步加强。同时,洪涝、干旱、高温、冰冻等自然灾害呈加重态势,森林、草原有害生物和火灾防控形势严峻,国土绿化成果巩固任务艰巨。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一年。国土绿化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锐意改革,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国土绿化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备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