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PAGE为Polyac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的简写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
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以后简称单体)在水溶液中聚合而成的亲水性高聚物,是一种透明而不溶于水并有韧性的凝胶。
2.制备凝胶时需要的原料是:丙烯酰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双体,用作交联剂)o在水溶液中用催化剂引发聚合。常用的催化剂有:二甲氨基丙腈(DMAPN);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过硫酸铵或加核黄素后用紫外光(波长 253.7毫微米)引发聚合。
3.聚合时丙烯酰胺分子通过加成反应形成长链,双体的作用是在长链之间形成交联,成为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见图1)。所以在凝胶电泳中除了具有电泳的分离外还具有分子筛作用,从而增高了它的分辨能力。
4.聚合时,根据分离的需要,可以用改变单体溶液浓度或增减双体比例的办法制成孔度大小不同的凝胶。在分离血清蛋白时,我们采用的丙烯酰胺总浓度为6.5%,内含单体96%,双休4 5{刍(T一6.5,c一4%)。
5.聚合物分子中含有很多酰胺基,所以凝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在水中溶胀但不溶解。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流程
1.将玻片装置搭建起来,加水静置,检查是否有渗漏。
2.配制分离胶 加入2玻片间,加时尽量减少气泡,由玻片一端连续、快速、均匀的注入,可适当摇晃,使得分离胶上界面尽量水平;加保护液(0.1% SDS)静置凝聚。加保护液时,枪头应均匀扫过玻片上沿,切不可由一端注入。
3.配制浓缩胶 待分离胶凝固后,去除保护液,依同样方法加入上层浓缩胶,并插入梳齿模具,静置。插入模具后,加少许浓缩胶,补平液面 。
4.配制电泳缓冲液,浓缩胶凝固后,玻片取下,放入电泳槽中,有凹陷玻片朝向内侧,并将玻片用夹子夹紧,在外侧玻片粘上凹槽指示薄片,取下梳齿,加入电泳缓冲液,平板内侧液面以刚没过凹槽上沿为宜。
5.样品处理 将待分析样品配制成合适的浓度或浓度梯度溶液,连同marker分装于Ep管中,并加入loading buffer ,100℃煮沸。此步可调至步骤3后做,一般4完成后不宜等待过长时间,最好立即加样、通电。
6.将样品液依次加入梳齿形胶孔中,每孔上样量10ul。
7.接通电源,设为恒流10 mA,待样品跑至分离胶界面后,调整电流为15 mA。
8.胶跑完后,固定(0.5h~)、染色(1.5h~)、脱色。
色谱有多种,按固定相类型和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大孔吸附树脂、凝胶色谱、聚焦色谱等。最常用的是吸附色谱分离技术。吸附色谱法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吸附剂(固定相)时,...
硫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盐沉淀,共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等。
和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较,为什么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降低分离过程能耗
膜分离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薄层物质,利用流体混合物中组分在特定的半透膜中的迁移速度不同,经半透膜的渗透作用,改变混合物的组成,使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 我们不难发现膜分离技术在物质浓缩以...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 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
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
此鉴定方法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page
:auto | <identifier>
默认值:auto
取值:
auto:参照当前的默认页面<identifier>:指定@page规则下的页面类型定义
说明:
检索或指定显示对象容器时使用的页面类型。参阅@page示例代码:
@page rotated { size: landscape;}p { page: rotated; page - break - before: left;}
现代分离技术论文
《现代分离技术》课程论文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膜分离技术以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的 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特点、发展 历史及其在工业生产、 食品工业、制药行业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应用, 并简述了 膜分离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微滤;纳滤;超滤;反渗透 1 膜分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历史 [1] 膜分离现象早在 250 多年以前就被发现 , 但是膜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是在 20世纪 60年代以后。其大致的发展史为 : 20世纪 30年代微孔过滤; 40年代渗 析;50年代电渗析; 60年代反渗透; 70年代超滤 ; 80 年代气体分离; 90年代 渗透汽化。数十年来 , 膜分离技术发展迅速 , 特别 90年代以后 ,随着膜 (TFC 膜 ) 的研制成功 ,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渗透
油水分离技术
厚德诚信、持续创新、互利共赢! 科力迩,尽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共创碧水蓝天! 油水分离技术 对于油水分离处理,常用到的有油水分离机。油水分离机也叫油水分离器,其主要 原理是采用油水的比重不同,运用过滤、沉淀、浮升等方法汇集一体进行油水分离的。 一, 气浮分离 气浮法是依靠水中形成微小气泡, 携带絮粒上浮至液面使水净化的一种方法。 条件 是附在油滴上的气泡可形成油 -气颗粒。由于气泡的出现使水和颗粒之间密度差加大, 且颗粒直径比原油油滴大, 所以用颗粒之间密度代替油密度可使上升速度明显提高。即 当 1 个气泡(或多个气泡)附在 1 个油滴上可增加垂直上升速度,从而可脱除直径比 50μm 小得多的油滴。 二, 重力式分离 由于油、气、水的相对密度不同,组分一定得油水混合物在一定得压力和温度下, 当系统处于平衡时就会形成一定比例的油、气、水相。当相对较轻的组分处于层流状态 时,较重组分液滴根据斯
mmap() 必须以PAGE_SIZE为单位进行映射,而内存也只能以页为单位进行映射,若要映射非PAGE_SIZE整数倍的地址范围,要先进行内存对齐,强行以PAGE_SIZE的倍数大小进行映射。
PAGE 006——TEXT 01 SPATIAL SIG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MEDIA
Philipp Meuser, Chen Wu
PAGE 018——TEXT 02 SAYING FAREWELL TO
THE WHEELCHAIR RAMP A PLEA FOR MORE
FRANKNESS IN BARRIER-FRE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Philipp Meuser, Chen Wu
PAGE 032——TEXT 03 DISABILITIES AND
DISEASES SELECTED PLANNING REQUIREMENTS
Jennifer Tobolla
PAGE 038——BEST PRACTICE DESIGN MANUAL
TEN SPATIAL SITUATIONS AS EXAMPLES OF
BARRIER FREEDOM
Jennifer Tobolla
PAGE 112——PROJECTS
Philipp Meuser, Daniela Pogade
PAGE 412——INDEX 2100433B
英文名:page counter;
可以记录你的网页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