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研究内容、目标、结构及创新
第2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基础理论
2.1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基本概念
2.2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内涵分析
2.3建立健全中国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2.4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分析
第3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低温冻雨为例
3.1引言
3.2低温冻雨预报机制基础理论
3.3 低温冻雨衍生灾害预报管理部门责权利的理论划分
3.4低温冻雨灾害管理部门责权利的划分:专家调查分析
3.5低温冻雨衍生灾害政策建议
第4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酸雨为例
4.1引言
4.2酸雨预报机制研究基本理论分析
4.3酸雨研究实证分析
4.4酸雨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4.5建立酸雨预报预警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4.6结论性评述
第5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城市内滂为例
5.1 引言
5.2国内外研究现状
5.3城市内涝预报的基础理论
5.4我国城市内涝预报机制的现状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5.5我国城市内涝预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6完善城市内涝预报预警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6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森林火灾为例
6.1引言
6.2森林火险的预报类型与机制分析
6.3森林火灾发展机理与控制方法分析
6.4建立健全我国森林火灾预报机制的实证分析
6.5建立健全我国森林火灾预报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第7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农业病虫害为例
7.1引言
7.2文献分析
7.3基本概念定义
7.4建立健全农业病虫害预报机制基础理论
7.5农业病虫害预报现状和问题分析
7.6建立健全农业病虫害预报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7.7结论性评述
第8章中国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8.1中国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现状分析
8.2对中国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8.3建立健全中国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第9章总结与展望
9.1总结
9.2展望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1.1低温冻雨调查问卷
附录1.2酸雨调查问卷
附录1.3城市内涝调查问卷
附录1.4森林火灾调查问卷
附录1.5农业病虫害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附录2.1低温冻雨访谈提纲
附录2.2酸雨访谈提纲
附录2.3城市内涝访谈提纲
附录2.4森林火灾访谈提纲及记录
附录2.5农业病虫害访谈提纲
附录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参考文献
《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就怎样加强党对构建社...
纠偏机制:指对一项有目标和行动计划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状况进行检查评估,验证实施行为与结果同原定计划的吻合程度,同时预测原目标的可达成度,对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并组织实施的一种制度...
以下为奖罚机制供您参考,谢谢 X大酒店员工奖惩制度是什么?为严明纪律,奖惩分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特制订本大酒店管理制度。全体员工对员工的奖惩实行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为主、经...
蒙阴县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共建协议1
蒙阴县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共建协议 我县属纯山区, 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 94%,山峰、崮较多, 石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等分布广泛。由于地质结构复杂,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防灾减 灾形势非常严峻。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给 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服务,根据国土资源部、 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市 (地、 州)、县(市、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 (国土 资发 [2010]101 号)和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迅速开展汛期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 (临国土资发 [2010]86 号),结合我县实际,经蒙阴县国土资源局、蒙阴县气象局、 蒙阴广播电视台三家共同商定,决定自 2010 年起,每年 6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实施共建,协议 如下: 一、参照国家级和省
2001年11月,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被科技部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更名为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1960年成立)。
设有三个重点研究领域:沙漠大气环境、气候变化与绿洲冰雪环境、资源与信息技术。该所在沙漠大气、陆—气相互作用、水热循环、农牧业气象、树木年轮气候研究以及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天气预报研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专业优势和区域特色。研究所的任务是以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以沙漠大气及其周边地区气候变化与荒漠生态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沙漠、绿洲、冰雪不同下垫面的大气物理过程以及农牧业气象、树木年轮气候、天气预报、卫星遥感技术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研究和相关的业务服务。
META-project合伙人 王硕
META-project在2009年正式成立,开始做一些设计的事情,到现在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我们的公司名叫META-project,其实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定位为建筑设计公司,而希望成为一个城市文化设计机构,研究城市文化所衍生的现象以及背后的机制,通过对这些现象及机制的思考和分析,找到设计的突破点。当代的城市空间其实是一系列社会、文化、经济和日常等多种因素重叠的结果,建筑需要解决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对新的现实的新认识,我们力图在习以为常的现实里重新看到当代生活的价值,使设计能够体现这种价值。
2007年,我们将META用在了很多单词之前,比如metaphysics,physics是物理,而metaphysics就是形而上学;metaphor,是关于故事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meta-data是有关于数据的数据,mete-design则是通过设计本身去思考设计这件事。以往我们接受的建筑教育让我们有一种超越现实,以未来的思维设计建筑的想法,这是很多建筑师的理想,是绝对超脱现实的、悬浮的、很酷的想法,这种东西确实很虚。
葫芦岛海滨展示中心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建筑位于葫芦岛海边,业主希望在海滩附近建立一个展示中心,作为他们进入这片区域开发的第一步。在这个目前一片荒芜,只有几个巨型工地的环境里,项目试图开拓出一个具有“公共舞台”性质的空间。
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最有利的资源是海湾的景色,实现在不同标高上观看海景成为建筑的首要要求。通过对海滩地形的研究,剖面上显示临近岸边的沙滩由于潮汐堆积起一道四、五米高的“沙坝”,而退在其后的基地其实处于一片相对略低的洼地中,如果将建筑的主体功能部分平放在基地上,在公共海滩几乎就看不到整个建筑,由此推倒出关键的剖面:建筑的主体需要成为一个“悬浮的盒体”,而为了最大化景观优势,参观人流从背海一侧进入建筑随即上到二层的面海空间,同时盒体下面覆盖的部分则完全向海滩公共人流开放。
在剖面上,倾斜25度的方形盒体以一种坚决而略显“生硬”的方式贯穿建筑的首层、二层和屋顶,在每一层的空间内现浇混凝土盒体的转角都直接暴露,呈现出一种形体上的冲突。 同时为了给这个封闭的承重结构增加通透性,楼梯盒子的混凝土围合面上设置了150个贯通壁厚的,大小方向不一的椭圆形洞口。悬挑以下的空间作为公共空间,被以各种方式加以利用。
水塔展廊
再介绍一个水塔改造项目,这一改造力图将新的现实以一种复杂精巧的方式植入到旧的工业遗址内,在细致小空间中体现建筑的大智慧。改造后的水塔,其外在形态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一个艺术装置,而它的内在则将为周边落成后的社区提供一个新的公共活动空间——水塔展廊。甚至在日常的使用功能之上,它还可能成为具有某种精神性的场所。
一方面,我们尽量不去触碰完整保存的水塔本身,只进行必要的结构加固,局部处理了塔身上原有的窗洞口。另一方面,一个复杂精巧的装置被植入到水塔内部,中间的主体是两个头尾倒置的漏斗,较小的位于水塔顶部收集天光,较大的在塔身内部形成了一个拉长的纵深空间,并连接着多个类似“相机镜头”的采光窗,这些将环境光线经过间接反射导入水塔内部的采光窗从塔身上每一个可能的开口“生长”出来。水塔的底部,连接入口与抬高的观景平台之间用回收的红砖砌成可坐的台阶,这里将成为一个小剧场,为周边的公众提供一个小型活动或集会放映的场所。从水塔内部向上看,水塔成为一个间接的感受外部世界的器官,光线从顶部的光漏斗及每一个不同形状、颜色的窗洞进入到水塔中心,并在一天之中持续着微妙的变化而从悬挑出塔身的观景平台向周边望出去,这一装置则成为一个单纯的观察外部世界的取景器。
代表新现实的装置以钢板和玻璃构成,明确的几何形体以及醒目的色彩使之与饱经历史沧桑的斑驳旧砖墙形成充满张力的对比,对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差异构成一种特定的表达。每到夜晚,厚重的水塔渐渐在黑暗中隐去,而明亮的发光体将成为漂浮在空中的鲜明信号。
我们意识到城市是不断在变形的,我们的建筑也随之不变地在改变,如何让建筑能够有机地更新也是我们思考的焦点。META-project成立至今约有一半的时间不是在做设计,而是在做非营利性的城市研究,我们统称为metaresearch,也得到了一些基金的帮助。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是一些分散的群岛,正在变得越来越挤,人们普遍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外延扩张,另一种是内抱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冲突:超大城市和更细微的城市颗粒之间的冲突;快速的经济增长与全球化的经济衰退之间的冲突;乌托邦城市和依托邦城市之间的冲突。在快速的城市化的过程中,北京四环、五环、六环出现了大量的住宅空间,我们将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内的商业空间的发展模式用数字模型模拟出来,最终得出了北京一个甜甜圈式的内抱。Meta-project是一个跨学科的存在,我们从建筑开始,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