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审计人事管理有其自身的本质特点:
其一,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监督的过程中,除了涉及到与领导者之间的被领导关系以及与其他审计人员之间的同事关系外,还要面对与被审单位人员之间的监督关系;
其二,审计人事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非经济性的;
其三,在管理方法上更多地适宜采用“软的方式”,如培养责任感和事业心,而非工作定额、经济奖惩或行政手段等“硬的方式”。显而易见,对审计人员这类特殊经济警察的管理,需要更多地借助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一)审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
1.选拔任用审计人员的原则。
审计机构的工作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能否恰当地选拔和任用审计人员有关。选拔和任用审计人员,应本着因事择人、任人唯贤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进行。
(1)因事择人。即根据审计工作的性质和审计工作的需要,结合每个审计人员自身所具备的资格和专业特长,将其安置到相应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
(2)任人唯贤。即在录用、晋升审计人员时,应完全以被选人员所具有的品质、操行、技能的优劣作为用人的依据,做到知人善任。
与国家其他政府部门的用人机制相类似,审计机关选拔任用审计人员,特别是各级次的负责人时,也应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候选人经民主推荐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任用。
2.选拔任用审计人员的方式。
(1)考任制。即根据不同职位对各类专业人才的不同要求,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考任制必须遵循平等竞争的原则,同时应注意考试成绩不一定反映应试人员的全部特长和能力,还应结合其他方面的考核结果,加以综合评价。
(2)委任制。即根据干部审批权限,由上级组织的人事部门直接指定下属领导干部。
(3)选任制。即通过民主选举方式确定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4)聘任制。即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合同的办法选聘所需人员。
3.审计人员的合理配置。
审计机构选拔和任用审计人员时,应充分考虑审计职业自身的特点,从审计机关整体和全局出发,配备好审计人员的基本构成,形成合理、有效的审计人员群体结构,以使其整体功能最佳。
(1)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合理配置。知识结构是指各类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同组成。审计机构中应配备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人员,以满足各类审计业务的需要。
(2)审计人员能力结构的合理配置。能力结构是指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审计工作能力水平的不同组成。审计机构中应配备具有高级、中级、初级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并各占合理的比例,以适应各种审计工作的需求。
(3)审计业务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即根据每一个审计任务的特点,确定其所需的审计人员技能和专业性质及人员数量,要确保具有所需专业技能的审计人员总数与每个审计任务的审计业务量相适应。
(二)审计人员的考核
审计机构考核审计人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审计人员在各方面的表现作出客观、综合的评价。
1.考核内容。
对审计人员的考核,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即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能,即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勤,即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工作态度;绩,即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结果。
2.考核程序。
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应遵循以下程序:(1)工作述职。由被考核者写出年终总结或述职报告,填写考核表,并在考核小组述职。(2)核实情况。由主管领导或考核小组根据审计人员述职中所涉及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果进行逐一核实。(3)综合评价。根据核实结果,对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作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结论。
3.考核方式。
对审计人员的考核,通常可分为四种方式:定期考核与经常考核,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定期考核一般是指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经常考核是指不定期的随时考核;定量考核是指以数量指标为标准的考核;定性考核是指按审计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的综合评价。为了使考核制度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必须实行定期考核与经常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将考核结果与必要的奖罚措施相挂钩。
(三)审计人员的培训
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是促使审计人员接受新观念,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新技能的重要途径。它将有利于审计人员随时应付内外部工作环境的变化,适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任务、新问题。
1.培训内容。
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国家新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审计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包括各级次审计人员应遵守的各项审计职业规范与要求;审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为适应时代变化所需掌握的新知识与新技能。
2.培训方式。
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离岗培训、业余培训、基础培训、提高培训等。
审计人事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根据审计目标和任务的需要,选拔培养合格的审计人才,为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提供主观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为审计组织选拔优秀的审计人才,并形成合理、有效的审计人员群体结构。这表明,审计人事管理不仅仅要选好每一个审计人员,而且,要从审计组织整体和全局出发,配备好审计人员的基本构成,以使其整体功能最佳;
第二,合理组织审计人员的审计分工和协作,明确各自的审计职权。审计组织应根据审计活动的规律和需要,科学地安排、使用审计人员,明确其审计责任,保证人尽其才,以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最大效能,完成审计任务;
第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组织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审计人员进行培养、训练,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为开展审计活动奠定基础;
第四,正确评价审计人员的功过是非,执行有奖有罚的制度。通过审计人员的功过评价,表彰先进,鼓励后进,以更加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无论是家装还是服务又或者是机械,人士管理之都是差不多的了!首先吧你觉得很重要的那些方面弄清楚了,现在的人事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以前那样子吧。其实这个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士管理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是大同...
档案只是为了计算工龄用的,如果你保证这辈子不在国有企业干,档案对你来说,没什么实在用处,但是我建议你还是调回来吧.先到单位开个在职证明,拿着就业协议书到当地莱芜人才去申请调档就可以了.费用每个的确不同...
这个电话我没打过,但是行政办公电话,这个状态的太多了,谈不上100%,也是80%的对外办公都占线,我的是人根本不接,有的,就不知道什么情况了。
(一)审计人事管理可以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
人们常讲人的因素第一,一项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取决于人的因素。人事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处在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加强审计人事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更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审计事业具有长远意义。
(二)审计人事管理可以开发审计人力资源
审计人事管理主要是审计专业人才的管理。目前我国审计现状是审计人员少、任务重,特别是一些专业审计的人员,例如,建筑施工审计人员、经济效益审计人员都很缺乏。审计人事管理应发现和培养审计人才,善于有效使用人才,因此,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三)审计人事管理是审计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加强审计监督,必须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审计队伍。这是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选好、用好审计人员可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审计人事管理是审计管理的重要方面。
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企业管理制度 二零一三年四月 第一章:员工人事管理办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入职、离职、保险】 第一条、 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人事管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已与公司建立劳动雇佣关系的全体员工(有特 殊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新员工入职 1 、新员工入职前,由人事处面试合格并经相关部门及分管领 导确认后方可办理入职手续。 2 、新员工入职需提交的资料 (1)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两张,人事及财务各执一份。 (2)一寸彩色照片一张,学历复印件一张,职称证书。 (3)填写入职登记表,需详细准确,并经相关部门领导签字 确认后,人事方可接收。 3 、以上资料完成后,交由人事(隗娇)管理。 4 、新员工入职当日或次日,需到到办公室(赵莎莎)办理指 纹扫描手续(工人除外),并按公司规定准时考勤。 5 、新员工入职后,交
公司人事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正文终稿
摘 要 公司人事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的功能是把人事管理过程信息 化,自动化以减轻人工的重复繁琐劳动。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台 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后台数据库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数据库,保持数据的一致 性,完整性,安全性也是必要的。对于前台要求稳定,实用,易用。 本系统是为公司人事管理的各种工作而设计的。 根据需求分析,需要实现对系统用户, 基本信息(公司部门,人员相关信息等),考勤考评的管理。 经过分析,本系统使用 SQL SERVER做为其后台数据库,采用 ADO数据库链接技术; Visual C++ 做为开发工具, 提供了相当齐备的类库、友好的编程界面和多种多样的数据 库访问技术。其中 ADO使得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变得简单容易。 公司人事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
一般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任职资格和执业行为所作出的规则,主要用于对训练与能力、独立性、职业道德方面的约束。
工作准则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应遵守的规则,也称为审计的实施准则或审计的外勤准则,主要用于制定审计计划,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收集甄别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报告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原则、形式、内容所作出的规则,主要用于编写审计报告,运用审计报告的形式,规定审计报告的内容。
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应做的工作主要有:下达审计通知书、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民间审计组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后,考虑自身的业务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并与委托人就审计业务的性质、审计范围达成共识后,才可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等事项的书面文件。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性质,双方一经签字认可,就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共同予以执行。
有人认为审计(AUDIT)是从会计中派生出来的,其本质还是与会计有关。事实上,审计与会计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社会活动。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会计资料是审计的前提和基础。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活动本身就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我国古代的“听其会计”和西方国家的“听审”,都含有审查会计之意,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审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随着审计的发展,审计和会计的区别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审计则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具有外在性和独立性。
两者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也即是经济活动价值方面;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方法程序不同
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部分组成,包括了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内容,其中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记账、算账和报账方法,其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须的资料和信息;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职能不同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此外还包括评价和公证。会计虽说也具有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通过会计检查来实现,会计检查或查账,只是检查账目的意思,主要针对会计业务活动本身,而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会计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检查范围、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
任何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审计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的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为审计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为审计第三关系人。一般情况,第三关系人是财产的所有者,而第二关系人是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他们之间有一种经济责任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组织或人员,在财产所有者和受托管理或经营者之间,处于中间人的地位,这要对两方面关系人负责,既要接受授权或委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会计资料认真进行审查,又要向授权或委托审计人(即财产所有者)提出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地评价受托代管或经营者的责任和业绩。为此,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独立性,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或干涉,这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根本属性。
审计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这一表述既符合审计产生的目的,也符合我国宪法关于建立国家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的规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