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转型型
德国的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它位于德国西北部,是一个以煤炭开采为基础的工业基地。鲁尔区煤田面积为6 20km2,煤炭地质储量达652亿t,煤层厚、开采条件好、煤的品种多。20世纪50~60年代,这一地区扮演着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高速增长的“发电机”角色,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内生产总值的1/3。20世纪50年代后期,鲁尔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和传统产业受到严重挑战,过度开采造成资源趋于枯竭,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产品市场萎缩,工人大量失业。德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鲁尔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首先,联邦政府经济部下设联邦地区发展规划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州政府设立地区发展委员会及实行地区会议制度,市政府成立劳动局和经济促进会等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综合协调,以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低效”的弊端;其次,分期制定振兴规划,以规划的广泛认同性来保障行动的协调一致性;最后,提供资金扶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个技术园。其建设费用中有9 000万马克是由欧盟、联邦和州政府资助的。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联邦政府承担2/3,地方政府负责1/3,还启动了煤炭补贴税。
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基础设施
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对矿区进行重点清理整顿,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价格补贴、税收优惠、投资补贴、政府收购、矿工补贴、环保资助、研究与发展补助等。此外,各级政府还通过大力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等措施,为鲁尔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吸引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1979年,联邦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工业协会、工会等有关方面联合制定了“鲁尔行动计划”,旨在逐步发展新兴产业,以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导权。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扶持措施,使得信息、电子信息等“新经济”工业在鲁尔区的发展极为迅速,并远远领先于德国其他地区。据统计,日前北威州从事数据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超过11万家,电信公司38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区内。为确保鲁尔区在未来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州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确立了12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有生物、医疗技术、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等。
因地制宜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
同时积极创造就业。为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德国政府1989年制订了“矿冶地区未来动议”,近些年来又着手实施“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其目标是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例如:多特蒙德依托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力发展软件业;杜伊斯堡发挥其港口优势,成为贸易中心,并建立了“船运博物馆”;埃森则凭借其广阔的森林和湖泊,成为当地的休闲和服务业中心等。
筑起社会保障大堤
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资源枯竭,鲁尔区一大批工人失业,为了保障失业者能够安定地生活,德国政府为他们建起了必要的社会保障。在此,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德国保险业的基本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人员退休金和职工病假工资等。
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发展,鲁尔地区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如今大部分矿山和钢铁厂关闭了,在煤炭污染过和炼钢炉烧烤过的土地上是绿荫环绕着的高科技产业园和商贸中心和文化体育设施。昔日林立的烟囱、井架和高炉已经不在,而代之以农田、绿地、商业区、住宅区和展览馆等;昔日浓烟蔽日、煤渣满地,如今天空蔚蓝,绿荫环绕。在鲁尔区穿行,如同行走在一个巨大的露天公园里。
复兴型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世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匹兹堡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优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其次,1943年,当地梅隆金融家族的当家人梅隆和他的同事们带头发起组织后来称为地方发展会议的机构,动员工商界上层人物支持减少煤烟、修复闹市区及其后几乎所有其他主要的市政建设计划。但是,匹兹堡市政治却由民主党人控制着,因此在政治上需要他们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匹兹堡复兴的第二个关键人物:民主党内一名重要的活动家戴维·劳伦斯出场了。劳伦斯就任市长期间令人惊奇地与共和党控制的地方发展会议合作,执行强有力的减少煤烟法令,共同创造匹兹堡崭新的环境和面貌——清洁的空气、漂亮的楼群、高速公路和防洪水坝。
第三,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和最全面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和其他保护组织不同,匹兹堡的保护组织突破以往的作法,不仅设法让中产阶级搬进来,而且还为本市的贫穷居民提供廉价住房,在吸引富裕的年轻专业人员搬进空房的同时,帮助许多贫困家庭留下来。
1979年出任州长的理查德·索恩伯格是匹兹堡复兴的第三个关键人物。索恩伯格强调领导者所必需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主张“稳步走”的行政管理,而不是轻举妄动。他认为振兴宾夕法尼亚州经济需要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工厂,而是创办各种各样小型企业,齐心协力使宾州的经济多样化,创建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高效能源和无线电通讯等行业。过去的4年里,州和区为营造好的经济环境削减了50亿美元的经营税,个人所得税也只是2.6%的低水平。在10个郡的区域内,基础产业区域不断扩大的免税区以及新的产业主要集中在10个郡的40个场所,占地2025hm2。
告别型
洛林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类似于中国的辽宁。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决心实施了“工业转型”战略。
第一,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井深开采,吨煤成本高于世界市场煤炭价格345法郎,而采取逐步放弃的政策。钢铁工业也由于成本高,吨钢售价比进口高457法郎,尽管铁矿资源丰富,采矿、炼铁、炼钢企业也已全部关闭;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重点选择了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转型与国际接轨。
第二,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国土整治部门,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自1979年起,为了解决转型中的重大问题,创立了受影响工业专项基金(30亿法郎补助金和贷款)。企业关闭后,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对其进行重新包装,或建居民住宅、娱乐中心,或作为新厂厂址,或植树种草,等等。
第三,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由国家资助自身非营利的“孵化器”,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无偿制定起步规划,在初期或成长期为之提供各种服务,如创造厂房、车间、机器、办公室等条件,还配备专家、顾问做具体指导。在洛林地区,经企业创业园培育,转型后10人以下的小企业星罗棋布,占全部企业的91%。
第四,洛林把培训职工、提高技能作为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培训后可供选择的职业岗位多达100种以上,90%的人员能重新就业;对再就业职工采用计算机管理,与各地招工局联网,提供求职热线等,使劳动力能够快速转移出去。
洛林转型大约花了30多年时间,尽管其转型成本巨大,但成效显著,使得原来让人很难睁开眼睛的工业污染地,变成了蓝天绿地、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整个地区由衰退走向了新生,今日的洛林已成为法国吸引外资最主要的地区。
24个
乌海市、阜新市、抚顺市、辽源市、白山市、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淮北市、铜陵市、景德镇市、新余市、萍乡市、枣庄市、焦作市、濮阳市、黄石市、韶关市、泸州市、铜川市、白银市、石嘴山市;
22个
霍州市、阿尔山市、北票市、九台市、舒兰市、敦化市、五大连池市、新泰市、灵宝市、钟祥市、大冶市、松滋市、潜江市、常宁市、耒阳市、资兴市、冷水江市、涟源市、合山市、华蓥市、个旧市、玉门市;
县(自治县)5个
汪清县、大余县、昌江黎族自治县、易门县、潼关县;
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井陉矿区、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石拐区、弓长岭区、南票区、杨家杖子开发区、二道江区、贾汪区、淄川区、平桂管理区、南川区、万盛经济开发区、万山区、东川区、红古区。
262个资源型城市分为四类
成长型城市(3个)
成熟型城市(141个)
衰退型城市(67个)
再生型城市(23个)
铁
鞍山、马鞍山、攀枝花、包头、白云鄂博、唐山
石油
大庆、东营、盘锦、松原、濮阳、南阳、湛江、福山、克拉玛依、库尔勒、轮台、敦煌、花土沟、酒泉、庆城、陕北地区等
煤
鹤岗、抚顺、大同、阳泉、淮南、淮北、鹤壁、焦作、阜新、临汾、晋城、赤峰、长治、平顶山、六盘水、霍林郭勒、鄂尔多斯、榆林、延安、阿拉善盟(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北)
井盐
定远、自贡
铜
白银市、铜陵市
镍
金昌(镍矿伴生多种金属)
稀土
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
在首次界定的262个城市中,有67个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
“区公园”是指居住区公园。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居住区公园归属公共绿地。
(1)主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2)主要内容 1)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8大类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
根据资料可获得性,我们依据下面四个指标初步界定资源型城市。A. 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取10%这一临界值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全国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为6%~7%,而中国所有城市这一比值平均为4%~5%,如1996年的这一数值为4.3%。
在研究地区支柱工业时,其最低要求是其产值比重大于5%。
陈耀博士在确定中国煤炭城市时,所设定的标准为7%,其结论与不少专家的结论不谋而合。B. 采掘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1亿元,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亿元。C. 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确定这一标准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城市中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为2%~3%,如1996年为2.9%。而如果这一数值大于5%,则该产业对城市的就业稳定将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D. 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l万人,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
原则上,上述四个指标要同时满足才可确定为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是依托自然资源为主导产业,经济结构的单一导致就业结构的单一,而在资源面临枯竭、企业经营乏力时,职工下岗失业问题就会显现。
范围确定遵循定量界定为主、定性判断为辅的原则。首先,设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资源市场占有率三项指标,满足其中一项的城市作为矿业城市。其次,设定森林资源潜力和资源开发能力两项指标,同时满足这两项指标的作为森工城市。在定量界定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和布局有国家重点资源型企业的城市,由此界定出262个资源型城市
发生学原则
即考察资源型城市必须关注它的全过程,既要看它的过去,更要看它的现今。因为有些城市曾经是资源型城市,但通过若干年的经济转型后,资源性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了,城市经济对资源性产业的依赖度不大或者说很低了,这类城市在过去某个时段可以叫资源型城市,但转型后已不再是资源型城市了,它的本质特征已与资源型城市相距甚远了。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仅从定性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主观因素太多,难以做到科学、准确;同理,仅从定量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过于机械,难以将很多不宜用数据表示的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难免偏离现实。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
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概念,当前尚无明确的定义,理论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策研究咨询部门对现代产业体系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引用较多的定义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界定。该决定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自然生态健康、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其核心应是一个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产业载体。
资源型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
资源型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应当具有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主导产业有序接替、产业向高端化延伸、产业链关键环节完善的特征。资源型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思路为: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在巩固提升特色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水平、强化能化产业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强力推进高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主导产业有序升级。资源型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形成主导产业有序升级的局面,接续产业与主导产业形成良性互动。
——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不断增强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积极抢占产业国际分工体系的中高端位置,具体而言就是要发展完善的配套产业。
——产业链关键环节完善。实施"整合链接提升"的产业发展策略,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夯实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保障完善的支撑产业。
综上分析,资源型城市现代产业体系应当包含“主导产业、接续产业、配套产业、支撑产业”四大层次。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资源型城市发展空间。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城区与矿(林)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三是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着眼于解决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抓紧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同时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解决好民生问题。四是坚持政府调控,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政府要制定并完善政策,积极进行引导和支持。
2010年前,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基本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使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从根本上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统筹兼顾,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100433B
中国城市分类标准
中国城市分类标准 联合国将 2 万人 作为定义城市的人口下限 ,10 万人作为划定大城市的下限 ,100 万人作为划定特大城市的下限 . 中国城市的分类方法 经常看到有所谓的一级城市,地级城市之类的划分,是以怎么样的依据划分的? 总共分多少级别? 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GDP 大于 1600 亿且市区人口大于 200 万的城 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 18 个) 第二级: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省会、苏锡二市 :石家庄、长春、 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 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 木齐( 25 个) 第三级:14 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 :唐山、秦皇岛、淄 博、烟台、威海、徐州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 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 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 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 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 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促进城市的和谐、 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 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 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 智慧产业高端发展、 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 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 用智慧技术, 建设智慧城市, 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 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 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书以我国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范围,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煤炭城市、石油城市、森工城市、有色金属城市和黑色金属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对影响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判断,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
专家评论
读者评论
我要留言
本书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地界定了资源型城市的内涵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提出了指导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不同资源种类的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历史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不同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以我国典型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总体评价单元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深刻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和促进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本书可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文地理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济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和高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分析
1.2 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范围和评价单元的界定
1.5 研究总体思路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概述
2.1 资源型城市内涵的界定
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重新界定
2.3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及利用等级确定
2.4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第3章 资源型城市现状及其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
3.1 资源型城市的分布及类型
3.2 资源型城市的现状
3.3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历史演变
第4章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森工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3 石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4 有色金属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5 黑色金属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5章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6章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
6.1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6.2 主成分分析法
6.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6.4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6.5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6.6 模糊聚类分析法
6.7 秩和比法
6.8 基于RS、GIS技术评价法
6.9 理想值修正模型
6.10 极限条件法
6.11 元胞自动机法
6.12 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法
第7章 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算及分析
7.1 煤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7.2 森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7.3 石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7.4 有色金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7.5 黑色金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第8章 影响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分析
8.1 影响煤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分析
8.2 影响森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分析
8.3 影响石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分析
8.4 影响有色金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分析
8.5 影响黑色金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分析
第9章 促进资源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9.1 煤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9.2 森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9.3 石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9.4 有色金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9.5 黑色金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第10章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讨论
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