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11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

2011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丹东市委、市政府和东港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谱写了东港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十一五”时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翻番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5%,2010年预计达到345.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2%,2010年达到16.7亿元,是2005年的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1%,五年累计457.6亿元,是“十五”的6.1倍;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7.2%,五年累计2.8亿美元,是“十五”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5%,2010年达到16140元,是2005年的2.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2%,2010年达到9200元,是2005年的2.1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8.8%,2010年达到182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东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十一五”时期,东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东港跃居全国百强县第83位,列东北三十强第7位;2009年,全省县(市)区生活质量排行榜,东港名列第四位;2010年,荣获辽宁省“民营经济先进县(市)”。

“十一五”时期,东港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不断加深对市情的认识,积极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制定了“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布、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和完善,全面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使东港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和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敢为人先、敢于负债、敢于让利、敢于奖惩”的“四敢”精神,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挺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达城市行列!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全面完成了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县域经济平均水平。应该说,2010年,我们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为“十二五”的胜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东港、前阳、大孤山三个经济区建设有了新进展。

东港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功能规划和重点产业布局。投资1.8亿元,整理土地0.6平方公里,新建园区道路14.5公里。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获国家环保部批准,成为丹东地区首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大东港年吞吐量达到5500万吨,丹港物流园区正在打造成为东北东部区域物流枢纽,并力争纳入全国低碳国土的实验区。

前阳经济开发区编制了新的发展规划,30平方公里面积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区域。总投资4亿元、10公里长的江山路已完成基础工程,佰山集团、哈工大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大孤山经济区内的海洋红港已纳入全省59个港口建设项目之中,成为全省重点建设的4个亿吨大港之一,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全面开展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新城等沿海乡镇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五通一平”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和精品渔业产业带特色凸显,粮豆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和47.5万吨。

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东港对外开放的空间不断扩大,对外推介的重点逐渐增多,“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活动接连不断。2010年,引进丹东域外资金102亿元,同比增长110%;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34.1%;外贸出口额4.3亿美元,增长18%。在册外资企业发展到133户,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发展到13户。

今天的东港,商业机会多、商务成本低、回报潜力大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已经成为内外资竞相涌入的热土,正在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新高地。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2010年,农业总产值79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5.4%。特色农业基地面积发展到25万亩,草莓、精品渔业等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草莓产量和海蜇港湾养殖量稳居全国第一位,“东港草莓”、“东港大米”进入全国300个著名地域商标之列。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兴农的要求,建成省级以上良种场4个、设施化标准小区133个,新增“三品”认证18个,新发展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3万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0户,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3个,组织农户集中销售农产品总值4亿多元,农产品销售逐步向精深加工产品过渡。

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3.2%;规模工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38.2%。实施超千万元项目320个,丹东丰能、启隆钢构等6个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机械加工业逐步向重型装备制造业转型。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企业发展到230户,超亿元企业发展到80户,其中5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大无缝富安铜业进入辽宁省民营企业百强,德成塑胶等40户企业成为省民营明星企业。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正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科技投入和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建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各2个,实施技改项目157个,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5亿元,引进省级海外研发团队项目2个,3户企业建成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精化科技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同比增长20%。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城乡商贸配套功能日趋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一期、沈达保利江海大酒店等项目投入使用,新增连锁店铺10家,商务部网上直报企业发展到22户,“家电下乡”销售额居全省前列,两个项目列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加快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实施大鹿岛、獐岛旅游客运站和大孤山景区改造等项目,成功举办海鲜节、观鸟节等活动,海洋旅游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2亿元,贷款余额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0.5亿元和22亿元。支持民营企业组建了首家村镇银行,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金融保险机构产品营销业绩居全省前列。三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0.5:41.6:37.9调整为13.8:49.4:36.8。

(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2010年,聘请清华规划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编制完成了乡镇规划3个。启动了城区西扩、老区改造等工程,城市建成区扩展到27平方公里。城市房地产开发面积140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5倍。市政建设投资2.5亿元,新(修)建一经路等城市道路25条,新增绿地面积26万平方米,改造陈旧小区6个,实施了城市主干道沿路建筑、城市外环路、高速公路引线及11条“摸黑路”的亮化工程。投资3.2亿元,完成东高线拓改等公路修建项目。积极参与丹海高速、丹大铁路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进展顺利。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2亿元,实施东港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等农建工程75项,完成土石方量1200万立方米。220KV港城一次变、66KV蓝天变电站等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实施长山镇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个,改造面积5.8万亩。完成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污染源治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关闭了水泥生产等3户产能落后的污染企业,对35户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实现污染物减排5100吨。总投资2.2亿元的东港、前阳两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计划投资9400万元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进展过半。完成农村改水工程17项,解决了3.5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造林2.1万亩,滨海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绿化。

2010年,再获省“公路建设文明县”、“大禹杯”、“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展现了靓丽的港口城市形象。

(四)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积极实施灵活就业政策,普惠制培训2070人,安置就业人员72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人。“两险”新增扩面1.6万人,完成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和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6.2万人,报销医疗费6000万元,受益群众达75%。向群众承诺的20件实事,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3件已经完工,城市集中供热等7件正在紧张施工。发放粮补、农资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等各类资金9300万元,为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发放生活补贴1870万元,城乡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建设廉租房2.2万平方米,为农村贫困户修(建)房3600间,解决了1385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实施了太平湖平房区等城市旧区改造工程,改造平房区面积10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5平方米,比省和丹东市平均水平分别超出0.47和3.7平方米。在2010年防汛抗洪工作中,我们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应对,及时转移群众,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拨付资金救助受灾群众,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全力开展灾后重建。

(五)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取得新进展

投资2.3亿元,实施职教中心、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移地扩建等工程。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新建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高考上线率98%,教育教学水平居全省前列。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2万户,在全省率先启动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7%。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为现役军人、家属及荣复转退军人办实事,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全省各县(区)唯一荣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荣誉称号。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民运动会、“黄海之约”等大型文体活动。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一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5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加强对公安、国家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休渔和制止越界捕捞工作。加大了司法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实现了省“平安市”七连冠。加强政府机构自身建设,完成县乡两级机构改革任务,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依法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顺利完成第十届村两委换届工作,村务公开典型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推进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审核工作,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机关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水平得到新提高!

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审计、调查、档案、史志、人防、保密、气象、地震测防、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的辉煌成就,汇聚着62万东港人民勤劳与智慧的力量,闪耀着激情与拼搏的光芒。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始终坚持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市委的正确领导、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为保证,凝聚全市人民力量,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这是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突出成就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东港未来新跨越的坚强保障。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向中、省、丹东市驻港各单位干部职工,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驻港官兵,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与省内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差距;项目招商质量和落实效率不高,仍然缺乏有较强牵动力的产业项目;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够突出;财政资金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查看详情

2011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工作

  • OptiPlex 3080MT(I5-10500/8G/1T/Win10专业版/键鼠)
  • 13%
  • 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警犬训练器材工作犬训练设施 犬训练器材

  • 壁厚3.0mm
  • 达创
  • 13%
  • 河北达创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作闸门

  • 16.8t/扇
  • t
  • 13%
  • 福建江天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作柜(带背)

  • 1800×760×810
  • 13%
  • 上海风耀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台面工作砧板

  • K-6636T-NA
  • 13%
  • 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振动压路机

  • 工作质量6(t)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振动压路机

  • 工作质量8(t)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振动压路机

  • 工作质量12(t)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轮胎压路机

  • 工作质量[9](t)
  • 台班
  • 韶关市2009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轮胎压路机

  • 工作质量[9](t)
  • 台班
  • 韶关市2009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诊断报告工作

  • 在医生诊断端,部署诊断报告工作站軟件,支持多屏幕显示,提供影像快速调阅及影像处理工具,提供诊断报告模板,支持进行典型病案收藏,提供所见即所得的报告形式,可对病人历史诊断信息进行查询比较,提供多模式图像调阅
  • 1套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9-25
查看价格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1台
  • 1
  • 询两家品牌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5-10
查看价格

2011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目标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2011年),我们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丹东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和东港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充分利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优势和丹东产业发展布局向西转移的有利时机,以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和壮大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中心城镇建设带动城市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广开增收渠道和大力保障民生促进群众生活的显著改善,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十二五”末期,经济总量比“十一五”末期翻番增长,确保百强县位次前移,实现城乡环境整洁美好、群众收入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把东港建设成为“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现代化沿海中等港口城市。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区域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通过深入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使“十二五”时期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竞相发展期。

东港经济开发区要完成西区土地平整16平方公里,依托再生资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实现引进投资超百亿元大项目和产值超百亿元企业的新突破,建设成为丹东临港产业核心区。再生资源产业园要建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丹港物流园区要成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建成东北东部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前阳经济开发区要完成前阳路等13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产业集群。大孤山经济区要完成海洋红港区一期及配套工程,实施钢铁、石化、造纸、化纤等产业项目,全力打造成为丹东沿海经济带的重化工产业基地。

支持大东港尽快建成亿吨商港,充分发挥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作用,促进重大项目集聚,实现临港产业率先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海洋红港口建设,确保各项重大工程顺利进行,实现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投产。

扩大高效农业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业,设施农业规模增加2万亩,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区。做大沿海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精品渔业和滨海旅游业,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10万亩,加强滨海路休闲娱乐设施配套,建设旅游产业连接带和水产品养殖示范区。壮大乡镇工业实力,以小城镇为节点,努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完成乡镇工业园区土地平整5平方公里,加快项目入驻,建设“土地集约、项目集聚”的百里工业长廊。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十二五”时期成为经济结构快速调整期。

按照扩张增量、延伸链条、发展集群的原则,进一步做大工业产业集群。重点引进上百亿规模的产业项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做大做强四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再生资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产值均力争突破5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元。

以我市被确定为省水产品出口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区域化农产品、水产品交易中心,引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丹东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60户,打造水产品、果蔬、粮食、饲料和禽畜加工五大农产品加工板块,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做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档次。实施文化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滨海居住区等项目。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海洋温泉等旅游资源开发,实现由观光旅游向复合型综合服务功能转变,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拓展金融服务业务,引进更多的金融保险机构落户东港,争取3户以上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城乡基础设施实现新改观。通过大力加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十二五”时期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

201国道东港至大孤山段,201国道至滨海公路大孤山区段、北井子区段、椅圈区段、长山区段、前阳区段,力争全部建成一级公路,形成全域高标准公路网络,保持东港公路建设水平在全国县(市)中的领先地位。

城市房地产开发面积年均不低于150万平方米,消除老城区平房区,主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推进前阳、孤山、长山、北井子等一批新市镇建设,加大对长安、黑沟、合隆等北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镇化率争取达到60%。加强城市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净化环境,美化家园。实施大小洋河堤坝加固、沿海防潮堤加固、大孤山输变电、大东港和海洋红港疏港高等级公路等项目,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惠及民生事业得到新发展。通过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十二五”时期成为人民幸福指数的稳步提升期。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实现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实施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新建一所中学、两所新区小学和两所城区幼儿园,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206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所和新区医院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实现群众文化体育场所村级覆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创建全国生态市,为全市人民创造文明生态、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查看详情

2011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

三、2011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2011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外贸出口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的强势开局,我们将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大力实施项目战略

结合“项目建设年”活动,抓好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态势。围绕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等领域,重点实施超千万元项目300个,计划投资68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25亿元。

开工一批新建项目,加快海洋红港、佰山木业、九鼎电缆等140个项目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170亿元。

实施一批续建项目,完成医创药业、鸿达重钛、丹东丰能二期等60个项目,当年完成投资43亿元。

完成一批技改项目,推进日牵物流、山川电机、辽成机械等企业完成技改项目20个,当年完成投资4亿元。

推进一批在谈项目,争取天津大无缝铜金属基地、浙江翔泰毛纺、椅圈温泉开发、再生资源废钢铁加工、丹东化纤迁建、华能风电等项目年内签约,部分项目当年开工建设。

(二)努力壮大产业集群

把培育航母级企业作为重头戏,支持组建关联紧密的同业协会,提高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产品关联度,以重点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再生资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再生资源产业集群要吸引关联产业项目入驻园区,重点实施金地城再生资源、大无缝二期、新港金属加工等超千万元项目10个;机械加工产业集群要通过引进大型装备制造项目,提升产业链条层次,重点实施万顺汽车配件、程瑞磨具等超千万元项目120个;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要围绕水产、果蔬、水稻、畜禽等资源,做好精深加工,重点实施吉玉海珍品加工等超千万元项目80个;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要加强与知名品牌战略合作,重点实施丰源制衣、飞达制衣等超千万元项目30个。

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升级和品牌建设投入,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3亿元,力争创建省名牌产品2件、著名商标3个。要培育规模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企业达到240户,其中超亿元100户,超10亿元6户。

(三)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技术示范引导,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项,加快草莓新品种研发和新技术推广。

扩大基地生产规模,建设孤山等国家级水稻高产示范区6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小区4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4个,建设“海洋牧场”2000亩,扩大有机草莓栽种面积,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新增“三品”生产认证面积6万亩,产品认证5个。同时,积极推进梭子蟹等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报批工作。

采取得力措施,做好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快无公害畜禽产地认证工作,巩固国家无规定重大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成果。

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各类合作社发展到300个,集中销售农产品总值6亿元。

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培植一批牵动经济发展、带动基地壮大、促进农民增收的骨干龙头企业,实施广天食品扩建等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新增丹东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其中省级以上2户。

(四)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

开工建设黄海步行街、孤山大市场改造等项目,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鼓励本外埠投资者建设高档次商贸服务项目,提升城市商业配套功能。发展滨海路沿线“垂钓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打造滨海休闲观光旅游带。

完成黄海超市改建等工程,建设桥南超市和西区超市,新建农资农家店15个,新增连锁店铺10个,实现“家电下乡”销售量5万台,增长20%。

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保证农副产品供应,积极利用价格风险预警和价格临时干预机制,确保市场物价稳定。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加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

把握新鸭绿江公路大桥、朝鲜“两岛”开放和对朝跨境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开放新机遇,加强东港区位优势的宣传,完善海关、商检等联检部门对外开放的服务功能,有针对性的提高项目包装质量和包装深度,全年包装项目150个,其中50个达到初可研深度。围绕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外延研究招商方向,抓好国际物流、再生资源、装备制造、总部经济等主题招商,重点面向日韩港台、长三角等地域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纳税能力强的项目,引进丹东域外资金1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新建外资项目15个,力争实现引进重大项目的突破。

扶持企业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创新,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国内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优化通关环境,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实现外贸出口额4.9亿美元,力争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达到30户,超千万美元企业15户。

(六)优化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

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积极推进项目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建设—移交”、股权基金等非贷款性融资,支持外埠金融企业来我市开办分支机构,力争各项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公路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力争争取上级资金7亿元。

实施大孤山220KV输变电工程、前阳柳林变电站等电力设施改造项目7个,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开展项目用地普查和整顿,清理批而未用土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完成孤山等6个乡镇的“小开荒”项目,落实“增减挂钩”100公顷,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大力推进临港西区工业区等8宗土地储备开发工作。坚持积极保护和科学利用,做好湿地和海洋规划调整,全面做好沿海区域规划,为临港产业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0人,实施海外研发团队项目2个。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和普惠制培训,完成普惠制培训2500人,缓解用工难题。

(七)狠抓城乡建设和管理,努力改善民生

继续加快城市化建设,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力争完成西海关平房区改造工程,启动土房南新城建设工程,加快城市西区的开发建设,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比例超过30%,集中供气比例超过20%。加快孤山、前阳、北井子、长山等重点城镇建设,完成十字街等6个城镇总体规划,编制10个村庄整治规划。进一步加强城乡综合管理,净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实施201国道长山镇、北井子镇、椅圈镇至滨海公路一级路路改工程,启动大东港、海洋红港疏港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大力支持丹海高速、丹大铁路建设。

实施长山、北井子等乡镇8万亩稻田节水改造项目,改造椅圈、十字街等乡镇中低产田2.8万亩。启动马家店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5个,建设规模3100公顷。实施孤山灌区改造等工程,完成土石方量1000万立方米。抓好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完成水毁工程建设。

今年(2011年),市政府要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

1、建设人民大桥;2、新建新城路;3、拓改迎宾西大街,维修滨河路、大东街等10条城市道路,亮化二建胡同等9条“摸黑路”;4、实施大东沟综合整治工程;5、维修碧海等6个陈旧小区,改造76栋楼地下自来水管线;6、完成朝鲜族中学扩建工程,新建幼儿园1所;7、拆除城区小锅炉房20座;8、帮助300户农村贫困户修(建)房屋;9、完成10个村的改水工程,解决2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10、中修县级以上公路70公里,新(改)建及大中修农村公路75公里。

(八)加强财源建设和财政资金管理

大力支持和引导全民创业,努力培育财源,提高对重点纳税企业的服务水平,鼓励企业依法纳税。积极争取外埠经济实体总部落户东港。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帮助骨干企业争取技术改造、环保治理、标准化养殖等专项资金,落实好项目建设的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助推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的纳税大户。有计划的实施国有土地储备,依法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坚决实行净地出让,实现城市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强化税源管理,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源监控,逐步完善税负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互动协作机制。严格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严格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确保各项税费应收尽收。

科学编制预算,增强预算刚性与预算约束,坚持重大项目支出向市委请示、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加大教育、三农、科技、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量化和细化行政费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推进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城乡教育,完成职教中心新建配套工程,消除当年产生的D级危房,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继续保持丹东地区最高水平。

坚持科技兴市,落实专利申请申报110件,实施科技项目60个,推广新技术35项。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启动前阳、孤山等中心乡镇数字化转换工作,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

完成中医院二期工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继续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稳定计划生育率。

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渠道,当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率超过90%,对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实行兜底安置,实现登记失业当年就业,组织实名制就业7000人。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养老保险扩面3000人,医疗保险扩面2000人,失业保险覆盖面达100%。

认真做好城乡扶贫帮困工作,坚持包户扶持制度,落实低保对象2.1万人。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和国防教育动员。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基层,走进矛盾,集中解决好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网络安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认真做好渔船和休渔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越界捕捞,维护边境地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外事、侨务、人防、民族宗教、档案、史志以及妇幼、老龄、残疾人、防震减灾、气象等各项工作。

(十)建设高效务实廉洁政府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向人大报告重大事项,依法提请审议重大决定,主动开展民主协商。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公示听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确保各项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努力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职能,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推行网上办公,推广使用视频会议和电子政务系统,节约行政成本,做到讲短话、发短文、开短会。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强化绩效管理和过程考核,健全行政问责制,切实关注“网络民声”,以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作风抓落实,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要一抓到底,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奖惩。

提高廉洁从政能力。认真落实廉洁从政准则,提高政府系统拒腐防变能力。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格执行重点企业收费登记卡制度,坚决制止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创新政府采购方式,扩大政府采购规模,严格执行重点工程和项目招投标制度,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和审核,管好用好专项资金。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一切事业,确保政务规范、政事清明、政风端正。

各位代表,东港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的使命激励我们奋勇争先,人民寄予的重托激励我们加速前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昂扬斗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完成全年和“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早日把东港建设成为现代化沿海中等港口城市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2011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11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文献

2011年从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从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从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42KB

页数: 13页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1 年 3 月 5 日在从化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代市长 郭清和 各位代表: 我代表从化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 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十一五”时期和 2010 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 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我们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把握机遇, 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全面进步, 圆满完成“十一五” 规划主要任务,为推动从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过去的五年, 我们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 全面推进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水 平。2010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185.29 亿元,比 2009 年增长 14.5%,比 2005年增长 83.3%,

2011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42KB

页数: 14页

2011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1月 11日在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万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10年和 “十一五 ”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 是我市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 略、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 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150 亿元,增长 15.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 入 500.8 亿元,增长 2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008 亿元(常规口径),增长 5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30亿元,增长 17.8%;实际使用外资 100.3亿美元, 增长 66.7%;城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2012年12月4日在东港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杨乃文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本届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翻番增长,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预计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是2007年2.8倍,年均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是2007年4.3倍,年均增长3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亿元,是2007年2.3倍,年均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6亿元,是2007年5.7倍,年均增长41.7%。东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思想解放带动工作创新,立足于对市情和外部发展环境的科学研判,在破解发展瓶颈上敢为人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在落实项目上敢于让利。东港已成为国内外资本纷至沓来的热土、辽宁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奋发勇为的激情冲破前行中的阻碍束缚,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消极,面对激烈的发展竞争不退缩,不图虚名,只求实干,全面激发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东港人民正以焕然一新的精神状态,自我鞭策、自我激励、自我加压,努力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家园!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执政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建设中富民惠民,在城市建设中便民利民,在社会建设中安民乐民,办成了一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办好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实事,办妥了一批社会关注的难事,让全市人民分享到更多的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以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新一轮赶超跨越的坚强保障!

这五年,是东港经济发展持续加快、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提高的五年,谱写了东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篇章。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丹东丰能、盛兴造纸机械等超500万元工业项目1053个,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9亿元。

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3户企业成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开发新产品、新技术316项,申报专利382件,“冷、热轧管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造纸机烘缸、电机电磁线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全国首位。省名牌产品达到11项,“广天牌”成为全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由2007年的18户发展到95户,1户企业跻身省民营企业百强,40户企业成为省民营明星企业。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再生资源四大产业集群今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7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68%。再生资源产业被纳入省“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集群,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豆总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亿斤,被省政府确定为产粮大县。

特色农业优势明显。草莓、优质水稻、精品渔业等五大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各类基地生产面积1.5万亩。通过国家级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成功承办了中国第六届草莓文化节,摘得“全国草莓第一县”桂冠,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一县一业”示范县。

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2项,3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组建了农业研究院和3个院士工作站等高层次科技平台,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完成高标准农田治理28万亩,实施中小河道治理等农建工程400余项,完成土石方量7300万立方米,四次夺得省“大禹杯”。

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2个。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61个,新增丹东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6户。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42%,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

商贸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实施御嘉钻石广场和大鹿岛码头、獐岛客运站等项目94个,改造和新建农村市场12个。大商、乐天玛特等知名商贸企业陆续入驻,加盟店、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加快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服务业设施功能和品位大幅提升。

现代物流繁荣活跃。临港物流园区获批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居东北地区同业前茅。今年公路货运周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是2007年1.6倍,被国家确定为东北二级物流节点城市。

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在丹东地区率先成立村镇银行,新增外埠金融保险机构3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担保公司1家。今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均比2007年末翻了一番。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内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外贸出口实现了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进出口企业总数由2007年的120户发展到302户。今年外贸出口额达到6.7亿美元,是2007年2.2倍,年均增长16.9%。机械装备、精深加工农产品等占出口商品比重超过60%。

——合资合作成效显著

坚持招大引强,实现与上海绿地集团、美的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性合作。东港电磁线通过资产重组成功上市。引进内资年均增长48.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5%。

——争取资金成果丰硕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性机遇,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扶持、社会事业等市级以上专项资金52.2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城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开发步伐加快

科学完善了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和城镇开发步伐,城东绿岛新城区、城市西区等工程顺利实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加10平方公里,完成城乡房地产开发面积473.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4.9%。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

投资26.5亿元,完成了201国道一级路改造等工程,新(改)建及大中修各级公路1356公里。投资8.9亿元,完成了港城一次变等电力设施改造工程17项。投资3.3亿元,新(修)建东港中路等城市道路47条,亮化“摸黑路”39条,新增供水管网140公里。投资9.8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市公园等群众期盼已久的一批民心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实现了全覆盖。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开展了“蓝天、碧水、宁静、节能减排”工程,城乡“四化”水平不断提高。新老城区实现全天候保洁,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纳入一级管理。关停锅炉150台,治理重点污染企业160户,减排二氧化硫5500吨、化学需氧量4400吨。全口径造林10.8万亩,新增公共绿地13万平方米。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全面推进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消除D级危房7.8万平方米,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完成职教中心、海关小学等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双高普九”省级验收,三所高中全部跻身省级示范高中行列,教育教学水平保持全省县级前列。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所159个,完成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等工程,中医院晋级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全面启动孕前优生免费健康检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群众文体生活不断丰富

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万户。成功举办了全民运动会、民间艺术节、海鲜文化节等大型活动,落实了中央美院写生基地、中央歌剧院基层联系基地等文化共建项目,东港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平方米,解决了2983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普惠制培训1.2万人,安置就业5.4万人次。“两险”扩面4.1万人,为农村和城市60周岁以上居民按月发放养老金。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700万元,城乡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均筹资标准比2007年增加230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被国务院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5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待遇比2007年增加576元,为农民发放各类补贴资金6.5亿元。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25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12032元和6624元。居民生活质量排行跃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

——惠民实事得到落实

自2010年起,市政府共承诺为群众办理惠民实事40件,现已全部得到落实。其中,廉租房建设等37件实事已办理完毕;大东沟水系生态景观带、人民路大桥两项工程按照既定工期正在紧张施工;站前小学新建工程完成了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市政府将在今后工作中强化调度,确保所有工程早日完工,坚决兑现向人民的承诺。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

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高质量办理建议(议案)和提案704件,问题解决率高达67.3%。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公安、国家安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伏季休渔和制止越界捕捞工作成果不断巩固。信访调处、人民调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法制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军政军民关系紧密和谐,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档案、物价、史志、保密、人防、气象、监察、审计、残疾人、地震测防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市委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靠的是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东港发展的各界朋友,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驻港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需加大;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工业经济稳增长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政府系统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上述问题,市政府一定认真对待,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查看详情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文件发布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泰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8日在泰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徐郭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协调推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