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古代北京水利工程农田水利

古代北京水利工程农田水利

北京在东汉时代已开始种植水稻,张堪为渔阳太守时,在狐奴县(今顺义)利用沽水(今白河)和鲍丘水(今潮河),开稻田8000顷。三国魏嘉平二年(250年)在湿水(今永定河)上建戾陵堰,开车箱渠,引水灌溉蓟城(今北京)周围1万余顷农田,以后经修治一直使用到唐代。金、元开金口河不能通漕运,但上游地区仍有灌溉之利,可灌京西稻田。明、清虽有明令禁止引用永定河水灌溉,但因“比常农倍收,旱潦不灾”,两岸农民“私开沟河者”不断。金代在白莲潭下游,约今东城区一带曾引“宫左流泉溉田,岁获稻万斛”。在西北郊因地下水埋藏较浅,自流泉很多,适于种植水稻,经历代努力成为著名的“京西稻”产区。

查看详情

古代北京水利工程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水利护壁V形桩(PFV)

  • 预制构件:PFV-1000-A,板高500mm,壁厚 27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58.8元/米
  • m
  • 华岩
  • 13%
  •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水利护壁C形桩(PFC)

  • 预制构件:PFC-500-A,板高250mm,壁厚10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29.5元/米
  • m
  • 华岩
  • 13%
  •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水利护壁C形桩(PFC)

  • 预制构件:PFC-700-A,板高350mm,壁厚 13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29.5元/米
  • m
  • 华岩
  • 13%
  •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水利护壁C形桩(PFC)

  • 预制构件:PFC-1000-E,板高500mm,壁厚 13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58.8元/米
  • m
  • 华岩
  • 13%
  •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水利护壁V形桩(PFV)

  • 预制构件:PFV-800-A,板高400mm,壁厚 20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29.5元/米
  • m
  • 华岩
  • 13%
  •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拦污栅(格栅)、闸板---水利工程

  • 具体见图纸
  • 4m²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6-22
查看价格

天津市水利工程人工费单价

  • 天津水利工程定额人工
  • 50131工日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17
查看价格

水利思想牌

  • (1)规格:长x宽x高=1.5mx1.5mx0.1m (2)材质:304不锈钢材质
  • 13个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30
查看价格

水利碎石

  • 比较大的
  • 1m³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9-06
查看价格

水利测功机

  • (含静校装置) 用于电机发动机等动力机械输出功率测试 SG-400
  • 4台
  • 1
  • 金恒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7-08
查看价格

古代北京水利工程航运工程

北京作为首都,航运工程是其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金代首先利用高梁河东支水道,是记载中北京到通州最早运河。大定五年(1165年)曾组织疏浚治理,因坡度陡,河水易泄,漕运不畅通。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阜通七坝,利用坝河航运,运行时船不过坝,卸装货物分段运输,称为倒载制运输。从所设坝夫船户的数字看,漕运规模很大,最大漕运量达110万石,成为大都至通州的北线运河,一直使用到元朝灭亡。以后再没有恢复,其遗迹坝河至今犹在。此外,自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开凿的金口河,也是利用高梁河旧道,引永定河水通漕运的。自麻峪引水,过金口人中都北濠,东至通州城北入潞水(北运河)。经考证,“金口”即今石景山发电厂院内的“地形缺口”,当时已设置闸门。因河水含沙太多,渠道坡度过陡,无法行船而失败。泰和五年(1205年)采纳韩玉建议,修建闸河以通漕运,利用金口河东段河道,并在河道上建闸节水,水源改用白莲潭清水,正式名称是“通济河”。但没有使用多久,因迁都而废弃。元至元二年(1265年)在郭守敬倡导下,又复开金口河(永定河至中都一段),妥善处理了引水与防洪的矛盾,“运西山木石”,使用近30年,后堵塞。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为解决大都至通州漕运,采纳郭守敬建议修建通惠河。经1年施工,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通航。除上游增加水源,设置调节水库以外,在航道上修建一系列闸门,起到“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的作用。记载中原规划建闸“十处二十座”,因施工中的变化和另计入建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的广源闸,实际共有11处24座。明初白浮瓮山河断流,通惠河通航困难。嘉靖七年(1528年)在吴仲主持下建通州石坝等,将通惠河改为“五闸二坝”的驳运制。以后不断修治,一直使用到清末京杭运河北段全线停运。这便是北京到通州的南线运河。

此外,自通州至温榆河漕运,从元初已开始经营。至元元年(1264年)“发北京(今内蒙古宁城)都元帅阿海所领军,疏双塔漕渠”,大约是可通到今北沙河的水道运输。明代为守陵军运粮。船只可通到巩华城外安济桥。清代巩华城衰落,为向清河一带诸旗驻军运粮开通了“会清河”,上游达到清河镇本裕仓,大约使用到清光绪年间才停运。另外潮白河在明代也曾通漕以运军饷,万历年间有较大规模的治理。

查看详情

古代北京水利工程城市供水

自三国魏嘉平二年(250年)在永定河上建戾陵堰,至元代,相继引水近1000年,成为发展生产的重要水源。金中都以城西北的莲花池为主要水源,以高梁河为辅。元代在中都东北建大都城,改以玉泉山、高梁河为主要水源,宫廷用水专门由金水河供给。为发展漕运,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白浮瓮山河,引导温榆河上游泉水,并输送到瓮山泊。瓮山泊以下经长河引入积水潭,辟为运河码头,成为全国漕运和各种贡赋终点港,并供城市园林等部门用水。元末明初几十年没有治理,白浮瓮山河湮废,明代以后北京只剩玉泉山一处水源,到清代曾引香山等泉水以为补充。北京园林供水,包括大型皇家园林和达官贵人的私人园林的供水,自金中都起就受到重视。元代瓮山泊已成为重要风景区,明代建园静寺,清代扩建湖区并改名为昆明湖,建清漪园,后改为颐和园。同时修建一系列闸涵渠道,为西郊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等园林供水。这些园林使北京成为环境优美的古都。

查看详情

古代北京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古代北京水利工程城市防洪及排水

永定河洪枯变化大,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河身多淤善徙,俗有“小黄河”之称,是北京城市防洪的重点河流。历史上永定河决溢自辽金时就有记载,下游河道出山口处,高于北京城约40m,直接威胁市区安全。金代开始修筑堤防,元代建大都新城,向东北方向迁移,可避开一般洪水。明代筑北京南城,开始大规模加筑左岸堤防,决溢次数增加。清初决溢加剧,永定河备受重视。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两岸堤防系统建成,固定了永定河在北京地区的河道,左岸石景山以下大堤成为防洪的重要屏障,以后历代都十分重视堤防加固工程(参见永定河大堤)。此外,因北京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不但可以从西北和西南2个方向供水,而且可以向东、南、北3个方向排水,可避免永定河水泛溢直接冲人内城。金中都城下有条石修砌精密的排水水关,20世纪80年代已被发掘展示。元大都初建时先立泄水渠7处,土城上修建了水关专作排水之用。明代排水系统逐渐完善,内城一级排水干沟有玉河、泡子河、大明濠(沟沿)、东沟等汇人前三门护城河,东出通惠河。外城明代有三里河、旧沟、郊坛后河等,到清代这3条排水河并为龙须沟。二级排沟分布在各大街两侧,一般宽3尺、深5尺,与发掘出的元代排渠尺寸相当。三级小沟在偏街小巷分布更密。据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统计,内城二级排沟有30533丈,三级小沟有98100余丈。另外城内还有不少湖泊水域,可起到一定的调节洪水作用。

参考书目

蔡蕃.北京古运河与城市供水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2100433B

查看详情

古代北京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文献

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

格式:pdf

大小:25KB

页数: 8页

农田水利工程 1 、平板桥施工 ①、施工放样:开工前组织测量放样,复测涵洞轴线及进出口高程,准确放 出基础位置,如果复测成果与设计图有较大出入, 应报监理工程师及时进行调整, 并在施工中及时复核,每个构造物进行相互检查校对,注意细部尺寸变化。 ②、基础开挖: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底,在基槽底面留一层适当厚度土层, 以便压实后达到设计标高。 基坑开挖放坡 1:0.75 左右。弃土及动力设备堆放或 设置应在距坑顶边缘 1.0~2.0m外的地方,且不小于基坑深度, 以减少压力、振 动对边坡影响,保证基坑边坡稳定。弃土堆避开路基中线位置以免影响测量。 ③、基础施工:施工前先将浮土清除,并用小型夯机夯实,若有超挖现象, 用灰土等补填夯实。 基坑开挖后若土质太差, 及时反映并研究采取相应加深换填 或其它处理措施, 密实度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及时进行基础施工, 避 免长时间空气暴露或浸水时

古代水利工程水利工程

优势

我国古代有不少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很高,说明当时掌握的水文知识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这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另外水和土一样又是作物生长的条件,水又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正是由于兴修水利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所以古代不仅在平定安世时期,就是在纷争动乱岁月,国家也往往不放弃水利事业的兴办。如三国时期蜀国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兴办和对都江堰的修缮。诸葛亮指出:“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所以国家专置管理堤堰的“堰官”,负责维护都江堰。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

由于历代政府的重视,中国古代的水利事业处于向前发展的趋势。夏朝时我国人民就掌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西周时期已构成了蓄、引、灌、排的初级农田水利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促进了中原、川西农业的发展。其后,农田水利事业由中原逐渐向全国发展。两汉时期主要在北方有大量发展(如六辅渠、白渠),同时大的灌溉工程已跨过长江。魏晋以后水利事业继续向江南推进,到唐代基本上遍及全国。宋代更掀起了大办水利的热潮。元明清时期的大型水利工程虽不及宋前为多,但仍有不少,且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兴建的数量越来越多。各种形式的水利工程在全国几乎到处可见,发挥着显著的效益。

古代帝王重视水利工程

公共水利工程建设,是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能。中国历史上还留下了不少高层领导(皇帝)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佳话。

西汉武帝亲往黄河工地视察,命令随行将军、大臣负草堵河,自己作歌鼓动。

隋炀帝兴修大运河。

清代康熙帝亲自研究水利学和测量学,为组织治理黄河和永定河,还曾六次南巡,到治河工地勘察。

中国古代重大的水利工程

历代兴修的水利工程

(1)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

(2)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3)两汉:农田水利地区特色明显。

①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②江淮、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

③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

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6)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

(7)元: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

古代开挖的运河

(1)古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它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

(2)邗沟——开挖于春秋时期的吴国,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

(3)灵渠——开挖于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时,由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这条运河连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间沟通,以后历代又曾多次修缮利用。

(4)隋朝大运河——开挖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5)元——开凿了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后来又开凿了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这就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

古代对黄河的治理

(1)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

(2)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3)元朝政府多次征发农民和兵士,治理黄河。

查看详情

古代北京城水利作用

古代北京城水利漕运

古时以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称为漕运。自金建中都起,漕运任务十分艰巨。在水资源短缺的北京地区发展漕运,历来重视水的综合利用和节水工程的效益。从北京到通县(以下接北运河)的运输古代一直有南北两条通航水道。北线运河创自金大定四年(1164)以前,但时断时续,到元代至元十六年改建为坝河,在河道上修建七座拦河坝,实行分段运输(倒载法)。最大漕运量达110万石,一直使用到元朝灭亡。明清都没有修复。现存坝河是其遗迹。南线运河自金大定十二年开凿金口河,引浑河(今永定河)水通漕运,上段基本采用戾陵堰车箱渠路线,中间过中都北城,东至通州城北入潞水(今北运河)。结果因浑河水泥沙含量过多,河道坡降过陡而失败。泰和五年(1205)开闸河,水源改用白莲潭(今积水潭、什刹海等)清水,并在下游河道上建闸五六座以节制水流。因水量小,勉强通航10余年。元至元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292~1293)郭守敬修通惠河,长164里,并增加水源,在下游河道上建闸11处共24座,严格节制水量,将入北运河口处下移到张家湾李二寺,从而实现了顺利通航。元代船只可沿通惠河直驶入大都城内积水潭,漕运量最高约200余万石。明以后水源枯竭,通惠河缩短到东便门外,航运不很畅通,经明、清不断维修,一直使用到20世纪初。

古代北京城水利农田水利

早在东汉时,渔阳(今密云、顺义)太守张堪曾开稻田八千顷。三国时建戾陵堰引水灌溉农田。金代引永定河通航虽不成功,但仍有灌溉之利。元以后禁止从永定河引水,但沿河农民仍然私开小渠引水灌溉。由于城市的发展,使原有的农田逐渐建为市区。如金代在今皇城以东地区有大片稻田,记载称“岁获万斛”,到元代成为大都城的市区。

古代北京城水利城市防洪与排水

北京防洪历来以永定河为重点。其左岸堤防始建于元代。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进行系统整治,固定下游河道,改变“无定河”局面。总的治理方针是左岸筑堤,右岸分洪的原则,以确保城区的安全。北京城区城址选择优越,基本可避免永定河、潮白河水直接泛滥入城,主要在防止雨涝和城区排水上兴修完整的排水工程。自元大都城建成起,到明代扩建城区,形成了以内城干河与护城河相通连的一级排水干渠,其次是大街两侧的二级干渠,以下分支到各街道的支渠、小沟。由于制定了较严谨的管理制度,使城内雨涝大为减少。但清后期严重失修,成为旧北京的一个严重问题。2100433B

查看详情

古代水利工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简介

内容介绍

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的《古代水利工程》水利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命脉。几千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智慧善良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京抗大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非常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益处,而且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水利工程》适合大众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