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08年2月26日,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仪式在中南大学举行。该实验室是我国已立项建设的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为实验室法人,由中南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实验室建在中南大学,建设周期为2.5年,首期投资9950万元。
该实验室以铁路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应用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为基础,重点解决高速铁路建造关键技术,主要研究车——线——桥振动模拟、特殊岩土路基静动力特性、隧道结构空气动力效应、铁道工程结构耐久性、先进装备核心技术和建造技术数字化等实验系统,开展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系统成套技术、特殊岩土地基处理和路基沉降控制技术、复杂桥梁建造技术与装备、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与防灾减灾、高性能工程材料及制品制备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实验室将建成高速铁路线桥隧静力实验室、高速铁路线桥隧动力学实验室、工程材料与耐久性实验室、高速铁路建造先进装备实验室、高速铁路建造数字实验室,并建立配套基础设施。
实验室包括高速铁路线桥隧静力实验室、高速铁路线桥隧动力学实验室、先进工程材料与耐久性实验室、高速铁路建造数字实验室和高速铁路建造先进装备实验室五个分实验室,能够进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材料等建造技术研究实验和设施建设,实验室将建设成特色突出、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研发机构,并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造领域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先进装备研发的创新平台和技术辐射中心,以及人才培养与培训、国际交流的重要基地。
现任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为孙永福院士,理事会理事长为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教授级高工李长进,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教授级高工刘辉,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为中南大学余志武教授。
针对高速铁路建造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关键技术;(2)高速铁路特殊土路基处理及沉降控制技术;(3)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成套技术;(4)高速铁路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5)高速铁路关键工程材料及制备技术;(6)高速铁路建造数字化技术。相应的成立了五个实验室分别为高速铁路线桥隧静力实验室、高速铁路线桥隧动力学实验室、先进工程材料与耐久性实验、高速铁路先进装备实验室和高速铁路数字实验室。并建设了十大实验系统分别为岩土力学试验系统、20000KN桥梁结构试验系统、隧道围岩结构多功能静力试验系统、轨道-路基动力模型试验系统、车-线-桥模拟实验及移动测试系统、高速铁路多功能振动台试验系统、高速铁路风洞试验系统、先进工程材料与结构耐久性试验系统、高速铁路建造先进装备试验系统及高速铁路建造数字仿真试验系统。
实验室的功能和任务是提升重大科技成果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进行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成为为国内外相关企业提供新技术的辐射基地;建成凝聚和培养高水平产业创新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厉害。不过国家重点实验室更保险一点。
中国高速铁路的铁轨轨距通常为1435毫米。是现在大部分普快,货运铁路的标准轨道宽度。1435毫米的宽度也是现在国际上的标准轨距。这是因为早在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做出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国际通用...
杭广铁路是杭州-广州快速铁路大通道的统称,简称为杭广高铁。主要由浙江境内的沪昆高铁杭州至金华段,福建境内的南平至龙岩扩能线路(南三龙铁路),广东境内的广梅汕铁路扩能梅州至惠州段(梅惠高铁)等线路组成。...
实验室科研队伍具有老中青结合以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实验室的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中青年研究人员组成了实验室的骨干科研队伍。其中固定研发人员数将占到总研发人数的2/3左右,其余为流动人员。目前固定的科研人员有近50人,其中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6人。另外努力吸和培养高层次的技术研究人员,吸收有成就的出国留学、进修人员来本实验室做客座研究。2100433B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
2008年2月26日,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仪式在长沙中南大学举行.该实验室是我国已立项建设的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招聘报名表 个人基本信息 姓名
为总结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经验,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国内铁路技术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高速铁路试验研究及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编著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施工卷)》一书,该书已被列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系统完整,工程实例丰富,展现了当今高速铁路施工的最新技术及推广应用前景,可作为铁路施工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教材,也可供高速铁路设计、施工、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和参考。本书由卿三惠等编著。
卿三惠,男,1956年生,贵州省息烽县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1982年~2006年在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铁路工程勘察设计25年(其间任院副总工程师8年),2006年至今任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历经南防、南昆、黎湛、株六、水柏、黔桂、渝怀、遂渝、达成、大丽、玉蒙、滇藏、京津、京沪、武广、广珠等新(改)建铁路的前期研究、勘察设计及施工实践,长期致力于工程勘察设计技术与结合工程的科学试验研究,多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为铁路的事业技术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6年09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示了国家工程实验室名单,其中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入围名单。
第5篇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技术
1 概述
1.1 轨道工程技术发展状况
1.2 轨道工程的分类
1.3 轨道工程的特点
2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2.1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预制技术
2.2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3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3.1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制造技术
3.2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4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4.1 CRTSⅠ型混凝土轨道板预制技术
4.2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5 CRT3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5.1 CRTSⅡ型混凝土轨道板预制技术
5.2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6 CRI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6.1 CRTSⅢ型混凝土轨道板预制技术
6.2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7 道岔施工技术
7.1 概述
7.2 结构设计
7.3 混凝土道岔板预制技术
7.4 长枕埋人式无砟道岔施工技术
7.5 板式无砟道岔施工技术
7.6 有砟轨道道岔施工技术
8 有砟轨道施工技术
8.1 有砟轨道概述
8.2 结构设计
8.3 有砟轨道施工技术
9 无缝线路施工技术
9.1 无缝线路概述
9.2 无缝线路结构设计
9.3 长钢轨工厂焊接基地
9.4 关键设备及工装
9.5 施工物流组织及原材料供应
9.6 原材料
9.7 施工工艺
9.8 资源配置
9.9 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10 施工组织总体方案
10.1 概述
10.2 施工目标
10.3 总体施工规划
10.4 主要施工方案和方法
10.5 安全保证措施
10.6 质量保证措施
10.7 环境保护措施
第6篇 高速铁路“四电”施工技术
1 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
1.1 概述
1.2 “四电”系统集成的接口技术与管理
1.3 “四电”系统集成的RAMS管理
1.4 “四电”系统集成的EMC技术管理方案
1.5 “四电”系统集成的风险管理
1.6 “四电”系统集成的系统兼容性和匹配性
1.7 “四电”系统的集成试验
1.8 “四电”系统集成的环境保护方案
2 高速铁路通信施工技术
2.1 概述
2.2 系统构成
2.3 施工技术
2.4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 高速铁路信号施工技术
3.1 概述
3.2 系统构成
3.3 技术标准
3.4 施工技术
3.5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施工技术
4.1 概述
4.2 系统构成
4.3 技术方案
4.4 施工技术
4.5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5 高速铁路电力施工技术
5.1 概述
5.2 系统构成
5.3 施工技术
5.4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 “四电”试验与检测
6.1 通信试验与检测
6.2 信号试验与检测
6.3 电力供电及牵引供电试验与检测
第7篇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技术
1 概述
1.1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概念
1.2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体系
1.3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
1.4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的内容与手段
2 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2.1 施工复测
2.2 平面精测网复测与施工加密测量
2.3 高程控制网复测与加密测量
2.4 路基施工测量
2.5 桥梁施工测量
2.6 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2.7 测量管理
3 线下构筑物变形测量
3.1 工作流程
3.2 一般规定
3.3 沉降观测要求
3.4 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3.5 路基变形监测
3.6 桥涵变形监测
3.7 隧道变形监测
3.8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9 区段沉降综合评估
3.10 变形测量成果整理
4 轨道施工测量
4.1 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
4.2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
4.3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
4.4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
4.5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
4.6 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测量
4.7 长枕埋人式无砟道岔施工测量
4.8 板式无砟道岔施工测量
4.9 轨道精调
4.10 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案例
5 竣工测量
5.1 线下工程建筑及线路设备竣工测量
5.2 线路轨道竣工测量
5.3 控制网竣工测量
5.4 竣工地形图及铁路用地界测量
5.5 竣工测量资料整理及交验
第8篇 高速铁路试验与检测技术
1 概述
1.1 高速铁路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
1.2 高速铁路试验、检测的目的
1.3 高速铁路试验、检测的内容
1.4 高速铁路工程试验检测的分类
1.5 高速铁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原则
2 混凝土试验检测技术
2.1 一般规定
2.2 原材料试验检测
2.3 配合比设计
2.4 混凝土施工过程试验检测
2.5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检测
2.6 混凝土实体质量核查
2.7 特殊混凝土(配合比及检测)
2.8 混凝土试验检测案例
3 路基试验检测技术
3.1 概述
3.2 原材料试验检测
3.3 基底试验检测
3.4 路基压实质量检测
3.5 路基支挡工程
3.6 路基附属设施
4 桥梁试验检测技术
4.1 概述
4.2 原材料试验检测
4.3 混凝土试验检测
4.4 桩基检测
4.5 桥梁支座试验检测
4.6 预应力工程试验检测
4.7 实体质量检测
4.8 桥梁基桩检测案例
5 隧道试验检测技术
5.1 概述
5.2 原材料试验检测
5.3 喷射混凝土试验检测
5.4 防水板试验检测
5.5 二次衬砌试验检测
5.6 隧道附属设施检测
5.7 隧道检测典型案例
6 无砟轨道及无缝线路试验检测技术
6.1 概述
6.2 底座板(支承层)
6.3 CRTSⅠ型板
6.4 CRTSⅡ型板
6.5 CRTSⅢ型板
6.6 CRTSⅠ型双块式轨枕
6.7 CRTSⅡ型双块式轨枕
6.8 无缝线路
6.9 道岔板
6.10 无砟轨道CA砂浆配合比典型案例
7 高速铁路试验检测主要技术标准
7.1 水泥及掺和料类
7.2 骨料类
7.3 外加剂类
7.4 金属材料类
7.5 混凝土类
7.6 无砟轨道类
7.7 土工及路基类
7.8 隧道类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