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文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基本信息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总量指标

国家分配我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指标为37.69亿立方米,其中刁河引丹灌区分配水量指标为6亿立方米。扣除刁河引丹灌区分配水量和总干渠输水损失后,我省受水区各口门分配水量指标共29.94亿立方米。

查看详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河南绿

  • 6拼圆柱
  • m2
  • 13%
  • 福建省南安市新洋美石业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办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河南

  • 高3-3.5m
  • 北林科技
  • 13%
  • 北京林大林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河南

  • 冠幅1.2-1.52.高度2.5-33.冠型饱满
  • 燕青
  • 13%
  • 河北定州市燕青园艺苗圃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河南

  • 100
  • 13%
  • 麒麟银杏苗圃场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河南

  • 品种:桧柏;高度H(m):1.7;冠幅W/P(cm):60;
  • 海滨
  • 13%
  • 潢川海滨园林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广州市2011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线卷车

  • DSJ23-122
  • 台班
  • 汕头市2009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乡镇人民政府审批管理端

  • 详见附件
  • 1人日
  • 1
  • 国产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2
查看价格

电动单梁起重机(河南省三马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起升重量3T,起升高度10m,行程10m,N=4.9KW(含电动梁跑车、电动小车、电动葫芦)
  • 1套
  • 1
  • 三马起重机械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4-11-18
查看价格

一期设备

  • 详见要求
  • 1套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8-05
查看价格

河南粘土砖

  • 耐火温度 1350(℃) 230×115×65(mm) 产地 河南 品牌 丰硕 产品类别 窑炉工业窑炉用保温材料 矿石 等级 AAA 低温弯折≤ 无 断裂伸长率 无 抗弯强度 无 抗压强度 300MPa 拉伸强度 无 使用温度 1300 撕裂强度 无 芯材 粘土 形态 层状 形状 长方形
  • 8983t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2-31
查看价格

河南

  • 150.0
  • 2177株
  • 4
  • 普通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12-12
查看价格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相关要求

(一)有关省辖市要将分配的水量指标明确到所辖受水县(市、区),并报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办备案。

(二)有关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南水北调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明确的年度可调水量和口门分配水量指标提出本地年度用水计划,并报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办。

(三)省水利厅要根据各地上报的年度用水计划,商省南水北调办提出全省年度用水计划建议,并按要求报水利部,同时抄送有关流域机构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单位。

查看详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文件发布

有关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办制定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4年9月23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

省水利厅 省南水北调办

(2014年9月19日)

为加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用水管理,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确定的我省多年平均调水量,特制定本方案。

查看详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口门分配水量指标

南阳市分配水量指标为39940万立方米,平顶山市分配水量指标为25000万立方米,漯河市分配水量指标为10600万立方米,周口市分配水量指标为10300万立方米,许昌市分配水量指标为22600万立方米,郑州市分配水量指标为54000万立方米(其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分配水量指标为9400万立方米),焦作市分配水量指标为26900万立方米,新乡市分配水量指标为39160万立方米,鹤壁市分配水量指标为16400万立方米,濮阳市分配水量指标为11900万立方米,安阳市分配水量指标为28320万立方米,邓州市分配水量指标为9200万立方米,滑县分配水量指标为5080万立方米。

查看详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的通知文献

PCCP 管在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中的运用 PCCP 管在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中的运用

PCCP 管在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中的运用

格式:pdf

大小:87KB

页数: 4页

随着我国对水资源的调整和分配,长距离引调水工程逐年增多。我国引进了大量的新型管材和新的生产工艺,为供水工程管材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余地。PCCP是近几年在供水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新兴管材,本文以PCCP管材在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中的应用为例,从PCCP管材的结构组成、受力特性、设计成果以及施工安装技术要求等方面详细介绍其特点,为同类工程应用该种管材提供参考。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丘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件全文

商丘新区建设总体方案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29号)和商丘市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商丘新区的基础和条件

商丘市位于我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市域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人口836万人;生产总值达到1140亿元,工业增加值464.5亿元,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化率达到37.8%,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商丘市处于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确定的“两纵两横”经济带中沿陇海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交汇区域,在中原经济区密切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商丘市与山东省济宁、菏泽市、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亳州、阜阳市空间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距亚欧大陆桥最东端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不足400公里,既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重要城市,又是我省距东部出海口最近的中心城市。二是综合交通体系完善。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和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在市区东南部形成“双十字”交叉。随着开工建设郑徐客专、商杭客专和改建商丘机场,商丘市将成为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为进一步密切与周边地区和江苏沿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奠定基础。三是城市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商丘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2010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到98平方公里,人口近一百万,正向特大城市行列迈进。但总体上看,商丘市作为传统农区,中心城区总体实力仍然较弱,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进一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交通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铁路、公路缺乏有效整合;工业实力薄弱,布局分散,缺乏承接转移的有效平台;城市空间布局不尽合理。

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规划建设商丘新区,有利于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居住、产业、生态等功能布局,提高产业、人口等综合承载能力;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张阁镇、贾寨镇和虞城县城等周边城镇实现组团式集群发展,为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提供支撑;有利于优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组织,进一步强化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加速区域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构筑在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区的竞争优势。

 二、商丘新区空间范围

商丘新区在商丘市区东部集中布局,是体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生态用地。规划空间范围以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和规划建设的商丘千万吨级炼油基地为基础,依托重要交通线适度向外拓展,西以中州路为界,东至梁园区与虞城县行政边界,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北至梁园区双八镇、中州办事处和虞城县古王集乡边界,虞城县贾寨镇纳入新区行政管理范围,远期规划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其中贾寨镇面积7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涉及梁园区、睢阳区、商丘经济开发区、虞城县。

  三、商丘新区功能定位

商丘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石化基地和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探索农民工进城就业和定居并向市民转变的有效途径;编制实施新区村镇体系规划,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提供示范。

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按照复合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依托产业集聚区、城镇功能区、新农村建设,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三次产业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商丘市联系沿海与中原经济区的门户作用和劳动力、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等沿海地区的合作,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家具、家电、电子组装等产业,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首要平台和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现代石化基地。重点依托中石油炼化基地建设,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积极推进石化产业向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发展,重点发展合成纤维、新型纺织原料等产业,建设现代化的石化基地。

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依托郑徐客专、商杭客专建设以及商丘机场改建,优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组织,构建对外联系快捷、通畅、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成为豫鲁苏皖交界地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四、商丘新区管理体制

商丘新区的规划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商丘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实施,主要干部任免由市委提名后报省委研究。在体制上,按照组织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商丘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

(一)商丘市委、市政府成立商丘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新区规划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决定支持新区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

2.组织协调涉及国家和省重大问题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

3.协调有关县(区)和市属部门支持新区建设。

4.审议确定新区管委会提出的年度计划和建设任务,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指导新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成立商丘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商丘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副厅级架构设置。新区管委会是新区规划建设的执行机构,具有统一规划编制、人事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财政管理等职权。主要职责是:

1.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对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研究提出新区规划、空间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案。

3.研究提出报请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的重大事项。

2100433B

查看详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简介

【发布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豫政〔2009〕52号

【发布日期】2009-07-15

【生效日期】2009-07-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豫政〔2009〕52号)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洛阳新区是构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面推进洛阳新区建设对于提升洛阳城市竞争力、辐射力,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方案》是指导洛阳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关重大规划、布局和建设活动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洛阳市和省有关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总体方案》的实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建设管理模式。要按照“复合城市”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实行区域规划统筹、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和生态共建,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把洛阳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

三、洛阳市要切实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实现《总体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要在省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有关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抓紧组织实施相关项目。当前,要以伊洛产业集聚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细化措施,早出成效,为《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四、省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强对洛阳新区建设的支持和指导。要依据《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部门支持洛阳新区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指导和帮助洛阳市解决《总体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洛阳新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十五日

洛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

一、建设洛阳新区的重要意义和条件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洛阳新区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我省加快构建“一个载体、三大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在推进“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洛阳市是国家“一五”计划时期即规划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自主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洛阳市位于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郑汴洛、伏牛东、南太行三大产业带的交汇点,是国家豫西、山西、陕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组成部分,经济总量在中部六省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4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潜力较大。依托洛阳新区现有基础,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高水平规划建设洛阳新区,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洛阳城市发展方向,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巩固提升洛阳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在构建我省现代城镇体系中发挥更大的支撑带动作用;有利于加快洛阳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形成以高加工度和创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成为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在构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先导示范作用;有利于发挥洛阳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促进高端人才、科研院所、高技术企业加快集聚,促进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为主导转变,在全省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人口、产业集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

洛阳新区具备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支撑条件和比较优势。产业集聚方面,新区内原洛阳新区已完成开发面积近4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20万人;洛龙科技园、洛阳经济开发区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伊洛产业集聚区纳入洛阳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范围。交通区位方面,新区西北距洛阳机场仅6公里,新区内现有陇海、焦柳纵横两大铁路干线,连霍、二广、郑少洛高速在此交汇,310、207国道穿境而过,与正在建设的郑西客运专线、洛偃快速通道以及规划建设的洛阳至郑州城际轻轨,将形成“三纵七横”的便捷交通网络。科技创新资源方面,洛阳市拥有14个国家级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万名劳动者中科技人员比重全省最高;近年来,部分科研院所产业化和教育培训基地逐步迁入,这些都为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力资源支撑。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洛阳是九朝古都,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牡丹花会品牌优势突出,新区内有龙门石窟、汉魏故城等著名的文化遗产,与伏牛山自然景观相邻,有利于打造国际旅游精品区。生态环境方面,新区北临洛河,南靠万安山,伊河穿境而过,涵盖洛龙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和偃师市部分乡镇,能够按照“复合城市”理念,规划建设体现产业、人居、生态复合的新型城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洛阳新区战略定位、目标与途径

(一)洛阳新区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

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洛阳动力谷,重点发展以动力机械、大型成套装备、新能源装备和精品新材料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生态高效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振兴提供示范,成为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产业的重要基地。

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整合区内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以“大龙门”景区、汉魏故城、二里头夏朝遗址和斟寻商朝遗址为依托,通过开发资源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使之成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依托城乡一体化试点,开展城乡户籍、土地管理、投融资体制、公共资源共享等综合配套改革,使之成为全省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

现代复合型新区。按照“复合城市”理念进行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组团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为产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示范区。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使之成为全省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和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密集区。

(二)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一是统筹编制规划。按照“复合城市”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统筹编制洛阳新区总体规划。二是推进交通一体。完善对外交通网络,统筹建设新区主干路网和物流通道,实现内部交通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密切协同、良性互动。三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合理配置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促进产业链接、优势互补,避免产业同构和盲目无序竞争。四是推进城乡统筹。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社区布局,深入推进城乡文化、教育、电信、卫生、科技、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探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全省提供示范。五是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统筹编制区域生态环保、水系规划,加强洛河、伊河及文物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防洪治理,建设节约型居住区、生态化社区。

三、洛阳新区空间范围

洛阳新区西至洛阳环城高速,东至偃师市高龙镇西边界,南至偃师―伊川边界,北至白马寺镇,涵盖洛龙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偃师市西南部三个部分,总面积480平方公里。其中,洛龙区面积18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原洛阳新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洛龙科技园、白马寺景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面积31平方公里;偃师市部分面积264平方公里,涵盖李村、诸葛、佃庄、庞村、寇店五个镇,主要包括伊洛产业集聚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

四、洛阳新区管理体制

洛阳新区的综合改革试验和开发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实施,重大问题报请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在体制上,按照决策协调和实施两个层面,成立洛阳新区两级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一)洛阳市成立洛阳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1.负责洛阳新区发展战略、重大规划、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决策,研究决定支持洛阳新区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2.组织协调涉及国家和省重大问题的汇报、衔接。3.协调有关县(市、区)和市属部门支持新区建设,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研究确定新区建设的支撑保障条件,分解落实到有关县(市、区)和市属部门。4.审议确定各产业集聚区提出的年度计划和建设任务,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指导洛阳新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成立洛阳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分别作为洛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按正厅级架构设置,下辖原洛阳新区、洛龙科技园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伊洛工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五个产业集聚区和洛龙区。管委会是新区规划建设的执行机构,具有统一规划编制、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职权。其主要职责是:本着精干高效原则,对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协调组织实施区内跨行政区、功能区建设项目;负责组织贯彻落实洛阳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负责研究推进区内城乡统筹等综合配套改革。

查看详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8年财政预算的通知简介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7〕84号

【发布日期】2007-12-05

【生效日期】2007-1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8年财政预算的通知

(豫政 〔2007〕84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8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7〕34号)精神,现就编制我省2008年财政预算问题通知如下:

一、编制2008年预算的指导思想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部署的第一年,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对于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健康发展,促进我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至关重要。初步分析,预计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4%左右。综合考虑2008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编制2008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继续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进一步完善规范透明的省对省辖市、县(市、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积极支持农业、企业、科技、金融、收入分配及行政等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2008年财政收入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财政收入的增幅略高于生产总值的增幅,继续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

(二)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做好资源税、增值税转型等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在我省的落实工作。

(三)落实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落实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实施对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制定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具体办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逐步纳入预算管理。

(五)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严格控制减免税,坚决制止和纠正擅自出台“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偷骗税等违法活动。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提高税款入库进度和征缴透明度。

三、2008年财政支出安排及政策要点

(一)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各项支农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政策,促进现代粮食产业发展,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稳定市场供应;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油料生产恢复发展。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确保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投入的同时,安排资金用于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支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落实各项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支持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和清理核实乡村债务工作,支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试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大力支持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确保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有关政策,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增加财政科技投入,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保障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

(三)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支持省体育健儿参加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四)支持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制度。实行有利于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着力推动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有县(市、区)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支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六)支持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加强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线为重点的装备建设,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七)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完善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主要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和强制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研发、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加快建立促进节能减排新机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省财政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方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设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八)保障公共安全支出,完善落实司法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公共安全投入,支持司法能力建设,完善落实“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司法经费保障制度,努力加强政法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费需要,妥善解决诉讼收费办法改革后的法院经费保障问题。

(九)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科学合理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着力解决涉及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等问题。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十一)对增加税收收入、优化收入结构、确保法定支出和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地方继续实施奖励。建立和完善财政对地方化解债务的奖补机制,支持地方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等方面的债务。

(十二)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坚决控制城市形象工程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实行出国经费零增长。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支出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做好2008年预算的编报工作

各省辖市、省直各部门要认真做好2008年预算编报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监督和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深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改革,推进项目库建设;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安排预算同部门结余资金相结合;逐步推进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增长,超编人员不得纳入工资统发范围,擅自增设的机构不得纳入政府预算范围、核拨经费。二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推进综合预算。三是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省级全面推行公务卡,省辖市要积极进行公务卡改革试点,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四是加强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省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各地结合实际推进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新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细化资产购置预算编制,严格审核,杜绝超编制、超标准配置资产,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六是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

各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要将上级的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收入列入本级总预算,同时在本级总预算中反映对下级的税收返还及补助,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本级预决算的监督。在编制本级预算时,增值税和消费税返还按上年返还数加预计增长数、体制上解和地税系统增量经费上解按上年执行数加预计增长数编报,所得税基数返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产粮大县奖励、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固定结算补助、固定专项补助按上一年执行数编报,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省下达指导性计划编列,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上解按预计数编报。

省财政厅要加强对市、县(市、区)2008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督促县(市、区)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按国家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确保教育、科技、农业支出达到法定增长,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支出资金需要。

各省辖市及省财政直管县(市)政府应于2008年3月底前将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预算草案汇总后报省财政厅。

五、狠抓增收节支,圆满完成2007年预算

2007年前10个月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年底前还存在可能影响财政收支的因素,需要继续狠抓增收节支。要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稳定增长。要加快支出进度,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对预算已经确定的项目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已有明确要求、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民生问题的支出项目,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又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防止年终突击花钱。

省级财政超收重点用于支持“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救灾、节能减排等关系民生的支出。地方财政超收安排也要按照这一原则,在确保工资、津贴补贴的基础上,要重点保法定支出、十大实事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支出和消化历史包袱,如发放以前欠发的工资、偿还财政直接负债、消化滚存赤字等。要做到收支平衡,省、省辖市、县(市、区)财政都要努力避免出现财政赤字。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二月五日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