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学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多从静态视角出发,研究“成品”建筑的物质实体与空间,而纳西族乡土建筑的研究多集中于丽江古城和泸沽湖地区。本书在对整个纳西族地区的乡土建筑进行历史、地理梳理的基础上,从技术、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对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活动进行全面研究。 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一系列典型村落的调查与文献分析,梳理了代表纳西族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乡土建筑类型及其演变特点;第二部分聚焦于一个纳西族村落,对乡土建造中的技术范式、人际范式和精神范式进行阐释;第三部分总结了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发生的变化及其趋向,提出了乡土建筑连续、动态的历史观。
本书基于实地调研和访谈而形成,主要对纳西族乡土建筑历史地理和建造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既无意构建庞大的理论框架,也不企图得到关于建筑的普遍真理,而是希望通过阐释与深描,记录纳西族乡土建筑的多样性面貌,展现当地乡土建造活动的图景,继而在连续的历史视野下认识一方乡土建筑的演变与发展。本书的绪论对研究的背景、内容进行了说明,其后的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二章,通过一系列典型村落的调查与文献分析,梳理了代表纳西族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乡土建筑类型,总结了其建造技术与核心空间的特点和演变关系。已有的纳西族乡土建筑研究多集中于丽江古城和泸沽湖地区,这一章意在着眼于整个纳西族地区,尝试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勾勒出纳西族乡土建筑的整体图景。
第二部分为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对一个典型的纳西族村落——南高寨村的乡土建造活动的调查。通过与当地工匠共同生活、劳作的参与式观察,记录了当地建造活动中的技术范式、人际范式与精神范式。其中技术范式即人和物的关系,包括建造的筹划、备料、施工及匠作特点;人际范式即人和人的关系,包括建造中工匠与工匠、工匠与户主、户主与乡邻间的互动,以及集体和国家制度对乡土建造的影响;精神范式即人与超自然力量的关系,包括建造中的仪式、禁忌,以及习俗与建筑的交互。建筑学对乡土建筑的研究多从静态的视角出发,研究“成品”建筑的物质实体与空间;社会学、人类学对乡土社会的研究则多关注非物质部分,难以深入技术过程。这部分尝试以动态的视角,以建造过程为切入点,把乡土建筑作为行为的产物来研究,把建造过程中的匠作技艺、人际互动、社会约束和习俗禁忌结合起来,更全面地阐释乡土建筑的生成机制。
第三部分为第六章,这一章首先对三个建造范式在当下时代背景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三个范式变化的惯性和动因;继而对建造传统提出了动态、连续的历史观。纳西族乡土建筑虽然正在技术、市场、国家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但只要由地缘人情维系的乡土建造共同体仍然存在,其建造传统就会在连续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的建造范式,即使这种转换过程十分漫长。维护地域性的乡土建造共同体及其自主选择权,才能维持建造传统的历史连续性和可识别的个性,进而形成乡土建筑宏观上动态的多样性。
第一章绪论/1
一、研究背景/2
1.问题的起源:文化的多样性/2
2.问题的聚焦:乡土建筑的多样性/3
3.问题的切入:建造活动/4
4.田野的选择:纳西族地区/5
5.研究方法与过程/6
6.研究目的与意义/6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8
1.国内乡土建筑研究综述/8
2.国外乡土建筑研究综述/9
3.中国乡村研究综述/12
三、选题说明/14
1.纳西族与纳西族地区/14
2.乡土建筑与“vernaculararchitecture”的概念/16
3.范式与共同体理论/17
4.建造范式与建造共同体/18
第二章纳西族乡土建筑多样性调查/21
一、引论/22
二、纳西族历史地理与社会文化背景/22
1.纳西族历史地理背景概述/22
2.纳西族社会文化背景概述/25
3.案例村落历史地理分析/30
三、东巴文字中的建筑/32
1.帐篷与草房/32
2.木构房屋/33
3.村落/35
四、木楞房:利家嘴村与永宁坝调查/36
1.调研概况/36
2.村落社会历史/37
3.村落建筑形制/38
4.建造技术与文化/41
5.家宅形式的变迁/43
五、土庄房:油米村调查/46
1.调研概况/46
2.村落社会历史/46
3.村落建筑形制/48
4.建造技术与文化/51
六、木楞房:“东巴圣地”白地村/53
1.调研概况/53
2.村落社会历史/54
3.村落建筑形制/55
4.建造技术与文化/56
七、仿汉式瓦房:宝山石头城/57
1.调研概况/57
2.村落社会历史/57
3.村落建筑形制/58
4.建造技术与文化/59
八、仿汉式瓦房:南高寨村/60
1.调研概况/60
2.村落社会历史/60
3.村落建筑形制/60
4.建造技术与文化/61
九、土庄房:茨中村调查/61
1.调研概况/61
2.村落社会历史/62
3.村落建筑形制/63
十、土庄房:下盐井村调查/66
1.调研概况/66
2.村落社会历史/67
十一、纳西族乡土建筑流变:建造技术/70
1.木楞房:使用最广、最久的建造技术/71
2.土庄房:藏文化影响下的建造技术/71
3.仿汉式瓦房:汉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形式/73
十二、纳西族乡土建筑流变:核心空间/74
1.双火塘与男女柱:母系社会的核心空间/74
2.单火塘与擎天柱:父系社会的核心空间/75
3.中轴空间:汉文化影响下的核心空间/77
十三、小结与讨论/78
1.技术与空间:乡土建筑演变的两条线索/78
2.传统:一个动态的概念/79
第三章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范式:技术范式/83
一、田野调查点介绍/84
1.九河乡及南高寨村概况/84
2.九河乡历史概述/85
3.南高寨村的姓氏与历史/87
二、引论:乡土建造技术范式/88
三、建造筹划阶段/89
1.房屋规模与构架类型/89
2.房屋基本尺寸/90
3.构件尺寸与木料清单/91
四、材料筹备阶段/94
1.石材/94
2.木材/95
3.砖瓦、土坯/95
五、房屋施工流程/96
1.基础与地面施工/97
2.大木作施工/98
3.墙体施工/98
4.屋面施工/100
5.装修隔整/101
六、大木作施工详解/101
1.工具与度量衡/101
2.墨线绘制:总述/106
3.墨线绘制:柱身墨线/107
4.墨线绘制:进深向构件墨线/108
5.墨线绘制:面阔向构件墨线/110
6.榫卯设计/111
7.木料加工/114
8.结构组装:穿斗/117
9.结构组装:竖屋/118
10.结构组装:椽子与板/120
七、小结/121
1.“非标准”营造法/121
2.仿汉式瓦房的“非汉式”做法/122
第四章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研究:人际范式/125
一、引论/126
1.血缘与地缘社群:乡土生活的基本单元/126
2.区域与国家:乡土社群的外部环境/128
二、工匠与工匠:知识的传承与传播/130
1.言传知识与意会知识/130
2.建造知识的纵向传承/131
3.建造知识的横向传播/134
4.木作专业化程度/135
三、工匠与户主:工程的策划与组织/136
1.工匠的选择/137
2.雇用关系的形成/138
3.雇用关系的维系/140
4.酬劳的计价单位/142
5.社群内外的酬劳价差/143
6.建造中的角色分工/144
四、户主与乡邻:建造中的决策与交换/146
1.建造决策的社会心理:社会影响/146
2.建造决策的社会心理:脸面/148
3.建造中的交换与互惠/149
4.社群人情关系网/151
5.交换的象征性展现/153
6.群体制约机制/154
五、个人与集体:土地和山林的分配与管理/156
1.土地分配与宅基地管理/156
2.山林管理与木材获取/158
六、小结/160
第五章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研究:精神范式/163
一、引论/164
1.仪式禁忌:关于建造的世界观/164
2.文化背景:多元化的宗教信仰/165
二、九河纳西族的建造仪式/166
1.木神仪式:仪式规程/167
2.木神仪式:神灵的无形化/168
3.木神仪式:平等的人神关系/169
4.上梁仪式:仪式规程/171
5.上梁仪式:神圣的中梁/176
6.上梁仪式:象征性事物溯源/177
7.大木作仪式:关于树木的过渡礼仪/179
三、九河纳西族建造禁忌与习俗/180
1.生长的房屋:木料朝向的规则/180
2.男嗣的追求:构架的中柱/182
3.危险的女性:大木作性别禁忌/183
四、其他纳西族地区的建造习俗/185
1.吉凶法则:精威五行理论/186
2.树木有灵:伐木与立柱仪式/187
3.建房伊始:择地与动土仪式/188
4.建成安土:祭土主与“突路鲁本”仪式/189
5.“家”的起点:生火仪式/190
五、小结/191
1.仪式与禁忌中的认知/191
2.仪式与禁忌的内在动因/192
3.仪式、禁忌与建筑的交互/193
第六章建造范式的惯性与转换/195
一、引论/196
二、技术范式的变化/196
1.建造工具的变化/197
2.建造材料的变化/199
3.木作技艺的变化/201
4.建筑类型的变化/203
5.小结:技术范式的特征与变化趋向/204
三、人际范式的变化/205
1.工匠与工匠:知识传承的瓶颈/205
2.工匠与户主:劳动力的市场化/206
3.户主与乡邻:人情的变与不变/207
4.小结:人际范式的特征与变化趋向/208
四、精神范式的变化/209
1.安土、伐木:替代神灵的力量/209
2.生火仪式:仪式要素的缺失/211
3.性别禁忌:男女差异的弱化/212
4.小结:精神范式的特征与变化趋向/212
五、历史视野下的范式转换/213
1.变化的动因:技术、市场与国家/213
2.变化的趋向:新乡土建造范式/215
3.观点:范式转换的历史视野/217
4.观点:动态的多样性/218
5.观点:乡土社群的自主选择/219
附录/221
附录
A:田野调查时间记录表/222
附录
B:纳西族不同地区的建筑及构件称呼/223
附录
C:南高寨村姓氏考/226
附录
D:南高寨村大木匠名录/231
附录
E:一份吊厦蛮楼料单/232
附录
F:南高寨房屋测绘图/233
附录
G:田野日记摘录/239
参考文献/276
后记/2822100433B
可以。乡土建筑,是指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民间浓厚的乡村农家小院气息。乡土环境中的所有建筑都可以称为乡土建筑。保罗.奥立佛在《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中指出了“乡土建筑”的几个特征:本土的、匿名的...
要塞中型建筑里有伐木场、货栈、旅店、蓄棚、角斗士圣殿。1:伐木场-如果玩家处于建设要塞前期,那么此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建设要塞需要大量的要塞物资,而伐木场正是要塞物资获得的主要手段;2:货栈-建议后...
家族餐厅(famiresu)通常提供各式各样的中式、西式、日式料理,因为可以满足家庭所有成员的需要,顾名思义家庭餐厅。消费对象只要是家庭消费。
关于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研究的若干问题
主要关注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了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研究的视角、主要限定范围、分类等问题,提出了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的特质、价值,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云南地区白族、纳西族、藏族建筑色彩偏好对比分析
色彩在建筑中所起的不仅仅是装饰效用,它也是界定形状的必要途径。通过色彩,形式感得以确立和强化。对色彩的选择不仅依赖于物理属性,更取决于文化诸因素。不同民族对色彩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偏好。本文从各自民族文化心理差异性着手,对白族、纳西族、藏族建筑色彩偏好进行对比分析,试从这一角度阐释其形成的原因。
范式建筑是传统民族建筑装配式品牌;
范式建筑是把创始人范有信; 把中式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通过艺术融合, 范式建筑自有设计、建筑、装饰、机电、智能化、古建筑、环保、幕墙、消防、钢结构、市政资质,具备施工总承包条件 ,建筑VR、建筑AR、建筑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榫卯砖、建筑综合管廊、墙体新风系统、墙体管道系统、无模板构造柱墙体系统、新型装配仿;
复兴中国建筑传统文化。
集天下能工巧匠、筑传世建筑经典。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无私大爱服务人民;
弘扬传统、铸造精品、惠及人民、服务社会。
图书信息
房屋建筑建造师,ISBN:9787801776686,作者:本书编委会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