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二十七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报审者有义务向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管理机构提供一定数量的原种,用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第二十八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只能在公告的适宜种植区推广;要扩大适宜种植区的,必须经区域试验,重新申请审定。
第二十九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在生产、经营、推广、宣传、广告活动中应当使用审定公告上的法定名称,需要使用其它名称的,必须同时注明法定名称。
第三十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在广告、宣传品中应当注明良种证书编号。品种的宣传广告用语中关于品种特性、经济技术指标、适宜种植范围等方面应当与品种的公告相符,不得擅自夸大。在良种的经营、推广过程中,必须出示良种证书或省林业厅的品种审定公告,并在种子标签中注明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
第三十一条
未经审定或审定未通过的林木品种,不得作为良种生产、经营、推广。在经营、宣传、广告活动中不得有下列情形,否则,将按照《种子法》及相关法规进行处罚。
(一)自称该品种为良种或优质品种、速生品种、高产品种等。
(二)自称该品种在生长量、产量、品质、抗逆性、特殊使用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地同类主栽品种。
(三)不明确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或泛称该品种适生范围广泛、适宜大面积推广。
(四)引用数据和结论以支持或暗示上述说法而不注明出处或无权威出处。
数据、结论的权威出处是指: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国外核心科技期刊、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科技成果鉴定结论、由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机构作出的结论。
第三十二条
以下林木品种,不经审定,不得生产、经营、推广。
(一)转基因品种。
(二)从国(境)外或从国内非同一适宜生态区引进的树种。
第三十三条
审定通过的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陷,育种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有义务向审定委员会报告。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当在接到报告后一年内作出结论,应当暂停或终止使用的,取消或暂停良种资格,并由省林业厅公告。
第二十五条
经审定通过的品种,其编号由审定委员会简称、审定或认定标志、品种类别代码、树种代号、品种顺序编号和审定年份等六部分组成。
(一)品种审定委员会简称川。
(二)审定或认定标志,S代表通过审定,R代表通过认定。
(三)品种类别代码,为品种类别的英文缩写:
引种驯化品种 ETS
优良种源 SP
优良家系 SF
优良无性系 SC
优良品种 SV
母树林 SS
实生种子园 SSO
嫁接种子园 GSO
无性系种子园 CSO
种源种子园 PSO
种子园类别代码后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表示代数,如(0)为初级种子园,(1)为一代种子园,依次类推。
(四)树种代号:以树种属名、种名(拉丁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如果与其它树种有重复,则再加种名的 第二个字母,依此类推。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代号为CL。
(五)品种顺序编号,由三位数组成。
(六)通过审定的年份,由四位数组成。
如编号:川S-CSO(1)-CL-001—2001表示,四川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的第1号杉木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良种。
第二十六条
通过审定的良种,其命名由品种名称 树种名( 品种类别)( 良种)构成,如洪雅杉木无性系种子园良种、小红光板栗。品种名称及简称由选育者提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确定。
品种名称中不得含有速生、优质、高产等字样或其它暗示品种速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的宣传性词语。
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的品种命名,即为品种的法定名称。
第十七条
审定委员会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10个月内完成审定工作。
第十八条
审定执行有关国家和省标准。
第十九条
各专业委员会进行初审,并视情况核查现场之后,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票数超过三分之二者,即通过初审。参加初审的专业委员应不少于9人。
第二十条
初审通过的品种,由专业委员会提出审定意见及适宜推广种植区域,报主任委员会审核。审核合格的,即通过审定。
第二十条
通过审定的品种,由审定委员会统一登记、编号、命名,颁发良种证书,并报省林业厅公告。
审定公告在相应媒体上发布,公告的内容包括:品种名称、简称、良种编号、选育者、亲本来源、品种特性、适宜种植范围等方面。公告的品种名称,即为该品种的法定名称。
第二十一条
审定未通过的品种,由审定委员会在一个月之内通知报审者。报审者对审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接到通知的一个月内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申请复审。
第二十二条
申请复审的品种,由审定委员会经进一步考察后,在10 月内作出复审结论,并通知报审者。复审未通过,不再进行第二次复审。
第二十三条
品种审定实行回避制度,品种审定委员会秘书处认为可能影响审定结果公正性的,可以要求有关人员回避。
第二十四条
在品种选育、区域试验、报审、审定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进行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在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审定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省林业厅给予奖励。
商品住宅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一)未取得房地产中介资格擅自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的,责令停止房地产中介业务,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吊销资格证书,并可处以罚款; (...
《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共分六章,分别是:总则、机构与人员资质、认证的实施、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监督管理和附则,共40条。 第一章“总则”。明确了建立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低碳...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县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
第十条
报审范围
凡属下列范围之一的均可报审:
(一)本省野生乡土树种,经多年栽培驯化,证明具有生产使用价值的优良树种。
(二)经区域试验证实,在特定区域内生产上有较高使用价值,性状表现优良的树种、品种。
(三)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建设的林木良种生产基地生产的种子、穗条及其它繁殖材料。
(四)优良种源区内的优良林分,经去劣留优改造的采种基地中生产的种子。
(五)有特殊使用价值的树种类型、家系、无性系、品种。
(六)引种驯化成功的树种及其优良种源、家系和无性系。
第十一条
报审条件
向品种审定委员会申报审定的林木品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严格按照林木品种选育程序或引种驯化程序进行选育。
(二)在产量、抗性、品质、观赏价值等方面显著优于特定对照种、品种,并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已行成配套的繁殖技术,并具备一定数量种子或穗条(种根)的生产能力。
(四)经过区域化试验,确定了适生范围。
第十二条
报审材料
报审者按要求认真填写《四川省林木品种审(认)定申请书》(见附件),并附以下材料:
(一)林木品种选育报告。报告应对品种的亲本来源及特性、选育过程、区域试验规模与结果、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优缺点、繁殖栽培技术要点、抗逆性、适宜种植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同时提出拟定的品种名称。
(二)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或获得新品种权的,附相应证书复印件。
(三)林木品种特征标准图谱(如叶、茎、根、花、果实、种子的照片)。
(四)转基因品种应当提供安全评估报告。
(五)属协作育种的,附协作协议和报审委托书。
第十三条
报审程序
(一)报审者自愿提出申请,填写《四川省林木品种审(认)定申请书》,并附相关材料。
国(境)外企业、组织或个人申请审定,应委托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机构代理。
(二)报审者所在单位审核签章。国(境)外组织、个人、企业申请审定的品种,由所委托代理的机构审核签章。
(三)报审者为试验现场核查做好准备。
(四)区域试验所在地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签章。
第十四条 报审者应于每年报审截止日期以前(以邮戳为准),将完整的报审材料一式12份呈报审定委员会秘书处。
报审截止日期由省审定委员会确定。
第十五条 审定委员会秘书处在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一个月内,应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报审者。
对不符合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不予以受理。申请者可以在二个月内陈述意见或进行修正。仍不符合条件的,驳回申请。
第十六条 申请者需缴纳一定审定费用,于接到受理通知后一次交清。复审不收费。
具体收费标准由省审定委员会确定。
第四条
四川省林业厅设立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四川省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工作。
第五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为:研究制定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和标准;组织审定林木品种,对通过审定的品种进行登记、编号、命名、颁发林木良种证书,并提请省林业厅予以公告;组织和指导全省林木品种区域试验;对全省林木良种选育、繁殖、示范和推广工作提出建议;推荐本省参加全国审定的林木品种。
第六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五年,委员采取聘任制。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1~2名。
第七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秘书处。秘书处挂靠省林木种苗站,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3名。
第八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园林树种及花卉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各1名,由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委员担任。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实行临时聘任制,由秘书长会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每次申报审定的树种和品种,在本届委员中提出名单,报请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
第九条
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对本会的工作有监督、检查、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同时也有宣传执行本办法,参加本会活动和完成本会交办的各项任务的义务。
第一条
为了科学、公正、及时、有效地审定我省主要林木品种(以下简称品种),规范品种审定程序,促进良种推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四川省境内的林木品种的审定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林木是指《种子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的主要林木。主要林木品种由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确定和公布。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审定包括认定;选育包括引种、驯化;区域试验包括生产试验、引种驯化试验。
第三十五条
品种审定所需工作经费、区域试验经费、品种资源保存经费,列入省林业厅财务专项经费预算。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四川省林业厅1993年10月8日印发的《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四川省文明城市(区)、文明县城创建与管理暂行办法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四川省文明城市 (区)、文明县城创建与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知 2006-03-24 川委办 (2006)2 号 各市 (州 )、县 (市、区 )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 现将《四川省文明城市 (区 )、 文明县城创建与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 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 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高度重视文明城市 (区)、文明县城创建与管理工作,并 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 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工作落 实,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推进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 治理城市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 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四川省建设占用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管理暂行办法》
川国土资发 [2013]96 号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 《四川省建设占用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管理暂行办法》 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印 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2013年 10月 10日 四川省建设占用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进一步加强耕 地占补平衡管理, 规范易地耕地占补平衡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四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实施办法》、《耕地占补平衡考核 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33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占用耕地易地占补平衡是指四川省行政区域内, 各 市(州)或县(市、区)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通过在省内本行政区域外补 充耕地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的行为。 天府新区范围的耕地易地占补平衡任务在 指定行政区域内完成。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补充
2010年5月17日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桂审蔬2010005号
林木品种审定与引种管理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由林木种子科研、教学、生产、推广、使用、管理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主要林木品种的审定工作。具体审定办法按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经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林木品种,由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林木良种证书,并由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适宜的生态区域内推广使用。
应当审定的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作为良种经营、推广;但生产确需使用的,应当经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主要林木品种以外的其他林木品种是否申请品种审定,由选育者决定;选育者提出申请的,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当受理。
鼓励依法开展林木引种工作。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审定的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域的良种,经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可以进行引种,开展区域性试验。试验成功并经品种审定或者认定通过后方能推广。
引种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通过审定或者同意引种的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陷或者丰产性等优势丧失的,经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确认后,由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停止推广并公告。
有下列情形的品种,不得经营、推广:
(一)未经同意引种的;
(二)同意引种,但未经审定、认定或者审定、认定未通过的;
(三)经审定或者认定通过,但不在适宜生态区域内的;
(四)认定的林木良种有效期满的;
(五)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停止推广的。
从省外调运林木种子,应当在调运后的30日内报种子使用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转基因林木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年度 | 数量 | 棕色 | 绿色 | 详细情况 |
2000 | 3 | 2 | 1 | 新疆:新彩棉1号(棕),新彩棉2号(棕);甘肃:陇绿棉1号(绿) |
2002 | 3 | 1 | 2 | 新疆:新彩棉3号(绿)、新彩棉4号(绿);湖南:湘彩棉2号(棕) |
2003 | 2 | 1 | 1 | 甘肃:陇棕棉1号(棕)、陇绿棉2号(绿) |
2004 | 4 | 2 | 2 | 新疆:新彩棉5号(棕红)、川彩棉1号(棕)、川彩棉2号(绿)、湘彩棉1号(绿) |
2005 | 7 | 4 | 3 | 新疆:新彩棉6号(棕)、新彩棉7号(绿)、新彩棉8号(绿)、运彩N82-83(棕)、TC-03(浅棕)、中棉所51(浅棕)、陇绿棉3号(绿) |
2006 | 5 | 4 | 1 | 新疆:新彩棉9号(棕)、新彩棉10号(棕)、浙彩棉2号(棕)、皖棉38号(棕)、皖棉39号(绿) |
2007 | 7 | 4 | 3 | 新疆:新彩棉11号(棕)、新彩棉12号(绿)、新彩棉13号(棕)、新彩棉14号(棕);山西:彩3运738(绿)、运彩绿-1深(绿)、棕杂一号(棕) |
2008 | 2 | 1 | 1 | 四川:川彩棉3号(棕)、川彩棉4号(绿) |
2009 | 6 | 5 | 1 | 新疆:新彩棉15号(棕)、新彩棉16号(绿)、新彩棉17号(棕)、新彩棉18号(棕);江苏:苏彩杂1号(棕)甘肃:酒彩1号 |
2011 | 3 | 2 | 1 | 新疆:新彩棉19号(棕);湖南:中棉所81(棕)、中棉所82(绿) |
2012 | 4 | 4 | 新疆:新彩棉20号、新彩棉21号、新彩棉22号新彩棉23号 | |
2013 | 5 | 3 | 2 | 新疆:新彩棉24号、新彩棉25号、新彩棉26号、新彩棉27号(绿)浙江:浙大6号(绿) |
合计 | 51 | 33 | 18 | 其中新疆27个,甘肃5个,安徽2个,湖南4个,四川4个,山西5个,中棉所1个,浙江2个,江苏1个 |
序号 | 品种名称 | 选育时间 | 选育方法 | 絮色 | 2.5%跨长mm | 比强 | 马克隆值 | 生育期 | 衣分 | 铃重 | 皮棉产量kg·hm |
CN·tex | % | g | |||||||||
1 | 新彩棉1号 | 2000年 | 系选 | 棕 | 29.4 | 21.9 | 3.4 | 129 | 33 | 5 | 1313 |
2 | 新彩棉2号 | 2000年 | 系选 | 棕 | 28.3 | 20.1 | 3.6 | 136 | 34.5 | 5 | 1425 |
3 | 新彩棉3号 | 2002年 | 系选 | 绿 | 27.9 | 21.5 | 2.7 | 132 | 25.6 | 4.6 | 750 |
4 | 新彩棉4号 | 2002年 | 系选 | 绿 | 26.3 | 17.8 | 2.5 | 129 | 23.8 | 4.7 | 750 |
5 | 新彩棉5号 | 2004年 | 杂交 | 棕红 | 26.9 | 22.6 | 3.4 | 139 | 36.3 | 4.8 | 1470 |
6 | 新彩棉6号 | 2005年 | 杂交 | 棕 | 27.2 | 26.6 | 3.8 | 132 | 39.8 | 5.4 | 1463 |
7 | 新彩棉7号 | 2005年 | 杂交 | 绿 | 26 | 24.2 | 2.7 | 131 | 26.8 | 4.1 | 879 |
8 | 新彩棉8号 | 2005年 | 系选 | 绿 | 26.1 | 20.4 | 2.4 | 135 | 28.8 | 4.2 | 789 |
9 | 新彩棉9号 | 2006年 | 三系杂交 | 棕 | 30.7 | 33.9 | 3.4 | 136 | 31.3 | 4.6 | 1455 |
10 | 新彩棉10号 | 2006年 | 杂交 | 棕 | 28.2 | 25.8 | 3.8 | 134 | 32.1 | 4.1 | 1343 |
11 | 新彩棉11号 | 2007年 | 杂交 | 棕 | 27.76 | 30.21 | 4 | 145 | 38.1 | 4.65 | 1613 |
12 | 新彩棉12号 | 2007年 | 杂交 | 绿 | 30.15 | 26.73 | 2.54 | 137 | 31.84 | 4.58 | 1243 |
13 | 新彩棉13号 | 2007年 | 杂交 | 棕 | 27.95 | 27.43 | 3.88 | 139 | 37.92 | 4.6 | 1664 |
14 | 新彩棉14号 | 2007年 | 杂交 | 棕 | 28.89 | 27.62 | 4.61 | 141 | 38.68 | 5.25 | 1670 |
15 | 新彩棉15号 | 2009年 | 杂交 | 棕 | 30.21 | 27.84 | 3.93 | 132 | 37.48 | 5.2 | 1608 |
16 | 新彩棉16号 | 2009年 | 杂交 | 绿 | 30.65 | 24.85 | 2.75 | 130 | 33.98 | 4.9 | 1495 |
17 | 新彩棉17号 | 2009年 | 杂交 | 棕 | 29.85 | 28.36 | 4.16 | 129 | 39.53 | 5.2 | 1740 |
18 | 新彩棉18号 | 2011年 | 杂交 | 棕 | 28.2 | 25.8 | 3.8 | 134 | 32.1 | 4.1 | 1343 |
19 | 新彩棉19号 | 2011年 | 杂交 | 棕 | 27.76 | 30.21 | 4 | 133 | 38.1 | 4.65 | 1613 |
20 | 新彩棉20号 | 2012年 | 杂交 | 棕 | 28.26 | 29.15 | 4.07 | 130 | 42.19 | 5.8 | 1931.25 |
21 | 新彩棉21号 | 2012年 | 杂交 | 棕 | 28.42 | 30.5 | 4.08 | 135 | 36.58 | 5.05 | 1556.55 |
22 | 新彩棉22号 | 2012年 | 杂交 | 棕 | 29.55 | 31.35 | 4.24 | 133 | 41.23 | 5.88 | 2079 |
23 | 新彩棉23号 | 2012年 | 杂交 | 棕 | 27.52 | 31.31 | 3.82 | 122 | 42.78 | 5.3 | 1927.35 |
24 | 新彩棉24号 | 2013年 | 杂交 | 棕 | 28.04 | 29.27 | 4.21 | 125 | 39.07 | 5.8 | 1581.52 |
25 | 新彩棉25号 | 2013年 | 杂交 | 棕 | 29 | 29.27 | 4.11 | 129 | 43.46 | 5.36 | 1772.77 |
26 | 新彩棉26号 | 2013年 | 杂交 | 棕 | 28.02 | 28.8 | 4.33 | 127 | 41.95 | 5.66 | 1851.75 |
27 | 新彩棉27号 | 2013年 | 杂交 | 绿 | 28.45 | 25.6 | 2.68 | 131 | 32.03 | 4.8 | 1420.2 |
28 | 中棉所51号 | 2005年 | 杂交一代 | 浅棕 | 30.5 | 30.4 | 4.5 | 131 | 38.1 | 5.4 | 1095 |
29 | 陇绿棉1号 | 2000年 | 杂交 | 绿 | 26.3 | 17.6 | 3.6 | 144 | 25 | 980 | |
30 | 陇绿棉2号 | 2002年 | 杂交 | 浅绿 | 27 | 17.6 | 2.6 | 136 | 24.9 | 4.5 | 1064 |
31 | 陇绿棉3号 | 2005年 | 杂交 | 绿 | 27.1 | 21.6 | 2.8 | 126 | 24.8 | 4.5 | 1096 |
32 | 陇棕棉1号 | 2003年 | 杂交 | 棕 | 29.5 | 20.7 | 4.2 | 134 | 32.4 | 1203 | |
33 | 湘彩棉1号 | 2004年 | 杂交 | 绿 | 28.9 | 26.4 | 3.2 | 130 | 31.3 | 4.4 | 1050 |
34 | 湘彩棉2号 | 2002年 | 杂交 | 棕 | 27.3 | 26.3 | 3.5 | 128 | 38 | 4.7 | 1255 |
35 | 川彩棉1号 | 2004年 | 杂交 | 棕 | 26.3 | 27.4 | 5.2 | 133 | 38 | 5.3 | 1139 |
36 | 川彩棉2号 | 2004年 | 杂交 | 绿 | 27.8 | 23.9 | 2.7 | 138 | 29.4 | 1013 | |
37 | 川彩棉3号 | 2008年 | 杂交 | 棕 | 28.45 | 29.05 | 4.2 | 31 | 815 | ||
38 | 川彩棉4号 | 2009年 | 杂交 | 绿 | 28.9 | 27.9 | 2.8 | 27.1 | 671 | ||
39 | 运彩N82-83 | 2005年 | 杂交 | 棕 | 25.9 | 25.7 | 3.6 | 126 | 35.5 | 5.2 | 1068 |
40 | TC-03 | 2005年 | 杂交 | 浅棕 | 26.5 | 22.5 | 2.9 | ||||
41 | 棕杂一号 | 2007年 | 杂交 | 棕 | 30.2 | 28.7 | 4.3 | 125 | 37 | 5 | 1351 |
42 | 运彩3738 | 2007年 | 杂交 | 绿 | 27.6 | 25.7 | 2.68 | 122 | 28.7 | 4.1 | 776 |
43 | 运彩绿-1 | 2007年 | 杂交 | 深绿 | 26.5 | 24.7 | 2.34 | 128 | 24.5 | 4.5 | 690 |
44 | 浙彩棉2号 | 2006年 | 杂交 | 棕 | 27.8 | 29.3 | 4.7 | 128 | 34.2 | 4.7 | 1154 |
45 | 皖棉38号 | 2006年 | 杂交 | 棕 | 30.4 | 30.7 | 4.5 | 118 | 38.9 | 5.7 | 1057 |
46 | 皖棉39号 | 2006年 | 杂交 | 绿 | 31.2 | 26.3 | 2..5 | 119 | 33.3 | 5.5 | 886 |
47 | 苏彩杂1号 | 2009年 | 杂交 | 棕 | 29.8 | 30.4 | 4.3 | 134 | 34.4 | 5.3 | 1183.5 |
48 | 中棉所82 | 2011年 | 杂交 | 绿 | 27.7 | 25.5 | 2.7 | 126 | 27.9 | 5.3 | 1023 |
49 | 中棉所81 | 2011年 | 杂交 | 深棕 | 28.1 | 28.3 | 3.6 | 128 | 35.3 | 4.9 | 1428 |
50 | 浙大6号 | 2013年 | 杂交 | 绿 | |||||||
51 | 酒彩1号 | 2009年 | 杂交 | 棕色 | 26.2 | 24.5 | 3.6 | 129 | 31.1 | 6.5 | 1416 |
(注:表中有关指标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