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土地执法监察的方法有超前控制方法、跟踪检查方法、目标管理方法以及协作处理或公开处理等项处理方法。
超前控制方法是通过实行“政务”公开的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土地违法现象,超前控制,预防其发生。这是实现土地执法监察防范职能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包括:①公开用地审批制度。②各项用地实行顺序排队制度。③公开土地执法监察办法和制度。
跟踪检查方法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对各项建设用地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的方法。具体做法包括:①实行建设用地挂牌制度。②实行定期现场察看制度。③实行巡回检查制度。④实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⑤建立群众举报制度。
目标管理方法是将依法管理土地和干部目标管理挂钩,防止和杜绝管理者违法行使土地管理权。这是对管理者实施监察的有效方法。
协作处理方法是指某些土地违法案件因为案情复杂、涉及面广,根据不同情况,需要与行政监察机关、党的纪检机关、经济监督部门、政府其它部门以及司法机关等,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和处理的方法。
公开处理方法是指对一些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土地违法案件,实行公开处理的制度。在处理时,组织干部和部分群众到场,请新闻、舆论界公开报道。
土地执法监察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在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土地执法监察机构依法对其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预防、制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从而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土地管理的正常秩序,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最终实现土地管理的总目标。
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不仅包括土地管理的相对人,即一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而且还包括享有土地征收和建设用地审批权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代表政府行使土地管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土地执法监察活动就是对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活动和为进行督促和检查。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是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
土地变更调查是指县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上级下发的上时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遥感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及行政区划变化进行外业实地调查,获取变化地类图斑、土地权属(宗地)、行政区划数据,...
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情况进行监测,制成遥感影像图,将同一地域前后两个不同时点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叠加对比,就可以反映出该地域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勘查...
是指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地面的实时卫星照片来监督、检查其辖区内的土地利用行为,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加以处罚,以达到合理保护土地的目的。 这其中还需要检查其是否符合规划,是否占用了基本农田,需要准备很多...
土地执法监察的内容是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主要是追究行政责任,包括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将土地犯罪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等。
1)按照监察时间的不同,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划分为事前监察、事中监察和事后监察
事前监察是在监察对象进行某一行为之前所作的监察,目的是为了预防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
事中监察也可称作日常监察,是在监察对象实施某一行为的过程中所作的监察。
事后监察是指土地违法行为发生后,依法对违法者进行惩处的活动。
当前,最积极、最科学的办法是加强土地执法监察活动中的事前监察和事中监察,尽最大可能预防和杜绝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把土地违法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2)按照监察的活动范围,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划分为普遍监察与专门监察
普遍监察也称一般监察,是指监察主体对其工作管辖范围内的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和土地使用、保护、权属变更的情况实行普遍的监督检查,并不针对特定的对象。专门监察也称重点监察或特定监察,是监察主体对特定的监察对象所进行的监察。
普遍监察适用于对某项法律、法规、规章等普遍性的规范性文件的遵守与执行情况或者带有普遍性管理而检查内容又较为简单的行政监察领域;专门监察多适用于某个组织或个人可能有不符合法律的情形或是否执行具体决定、命令情况的监察,或者带有特定性而专业性又较为复杂的行政事项的监察。
(3)按照监察的对象,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分为内部监察和外部监察
内部监察是指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况所进行的双向监督检查。
外部监察,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本系统外使用土地的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以及审批用地的机关(主要是指政府)、人员(主要是指政府领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4)按照监察的系统关系,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分为自力监察和他力监察
自力监察也就是自我监察,有两种情形:对使用土地的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单位、个人的申报;同一土地管理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对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互检互查。
他力监察,是指土地执法监察主体对组织上不隶属于他们的监察对象实施的监察,即与前面所述的外部监察含义相同。
(5)按照监察的目的,可将土地执法监察分为守法监察和执法监察。
守法监察包含对监察对象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和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制裁的全过程。
执法监察是指对监察对象执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制裁决定的情况所作的监督检查。
土地执法监察的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管理职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指国土资源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做好当前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机制,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科学集成现有的卫片核查数据,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基于位置的服务等技术手段实现“天上看,地上管,网上查”立体式、全方位的执法监管模式.
对于环境行政执法监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其主要分类如下:
其一,根据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主体与内容等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环境监察、海洋监察、土地监察、水政监察等类别。
其二,根据环境行政执法监察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一般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与特定环境行政执法监察。 前者是针对一般的、范围较广泛的监督对象所实施的监察,例如中国海监飞机的常规巡航监视,中国海监船舶的常规巡航监视,中国海监公务人员对海洋石油平台的日常登临检查,中国海监公务人员对从事海洋倾废船舶的日常监察等,就属于一般环境行政执法监察。后者则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特定的监督对象就特定事项所实施的监察,例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某个单位所进行的现场检查、勘测和调查取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事故和纠纷的查处等就属于特定环境行政执法监察。
其三,根据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权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依职权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依授权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和依委托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依职权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是指环境行政主体依据宪法、组织法所赋予的环境行政职权而实施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自然资源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等通常属于依职权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主体,其所实施的环境监督行为属于依职权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依授权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是指获得环境法律、法规、规章等所授予的环境行政论{执法监察权所实施的监察监督行为。例如,根据《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第4条关于“海洋倾倒废弃物的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及其派出机构”,以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3条关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的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及其派出机构”等的规定,国家海洋局所属派出机构即国家海洋管理分局等就取得了实施授权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行为的主体资格。所谓依委托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是指特定组织或者单位受行使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权的环境行政主体依法委托所实施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行为。
其四,根据环境行政执法监察的目的、任务等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例行性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与专门性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例行性环境行政执法监察,亦可称为日常性或者常规性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是指为了履行日常性监督职能而按照规定的工作规程与要求反复、经常实施的监察行为。专门性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是指为了履行特定的监督职责,在确定的时间之内所实施的专门性的环境行政执法监督活动。例如,2004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开展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察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实施的专项检查等均属于专门性环境行政执法监察。
环境行政执法监察的对象,通常限于作为外部环境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环境行政执法监察的内容,就是指实施环境行政监察的事项或者业务的范围,亦即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机构在法律上所承担的具体职责。环境行政执法监察的内容,因不同类别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机构的职能、性质、任务等的不同相应有所不同。下面分别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察内容、水行政监察的内容、土地监察的内容作简要阐释。
(1)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察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设立的环境监察部门“作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个下属机构,主要从事程序性的执法工作,依法对辖区内的一切排污单位和个人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各项环保政策、制度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处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三查二调一收费”四。所谓“三查”,就是监督检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三同时”和污染源限期治理执行情况、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所谓“二调”,就是调查污染纠纷和污染事故并参与处理;所谓“一收费”就是指依法征收排污费,并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2)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监察的主要内容。根据《水政监察工作条例》第9条的规定,并根据水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水行政监察机构实施水行政监察的主要内容或者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水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二是保护水资源、水域、水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汛抗旱和水文监测等有关设施;三是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水法规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其他行政措施;四是配合和协助公安和司法部门查处水事治安和刑事案件;五是对下级水政监察队伍进行指导和监督;六是受水行政执法机关委托,办理行政许可和征收行政事业性规费等有关事宜。
(3)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土地监察的主要内容。关于土地监察,各个地方多制定了政府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对于监察职责或者内容的规定基本大同小异。例如,2004年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监察条例》在第2条对土地监察作出界定之后旧,在第8条规定:“县(市)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下列事项实施监察:(一)保护耕地和开垦荒地情况;(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执行情况和建设用地的审批、征用及使用情况;(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终止情况;(四)集体土地非农建设用地情况;(五)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地费和其他有关费用的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六)土地权属登记和发证情况;(七)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复垦情况;(八)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察事项。”再如,1997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河南省土地监察条例》第9条规定:“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监察职责是:(一)监督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二)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三)调查处理土地违法案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四)受理土地行政复议案件;(五)监督检查下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土地监察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六)协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与土地有关的案件及土地管理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是法律赋予环境行政主体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行政监督权力。该项权力具体由环境行政主体所设立的监察机构或者具有执法监察;职能的机构代表所在环境行政主体,或者取得环境行政主体的授权委托而依法{军实施。目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等不少环境行政主体均相继设立或者组建了行政执法监察机构。环境行政执法监察机构设立的基本模式是:在省级环境行政主体设立监察总队,在地(市)级环境行政主体设立监察支队,在县(市、区)级环境行政主体设立监察大队,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监察大队设立若干中队。例如,在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系统,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决定将原先设立的各级“环境监理”类机构更名为“环雾;境监察’’机构,并按照省级环保部门设环境监察总队;地(市)级环保部门设环境鬟;监察支队;县(市)级环保部门设环境监察大队的机构设置要求组建各级环境监论i察机构阳。再如,水利部2000年颁布的《水政监察工作条例》第2条在对建立水政监察机构与制度作出明确要求,并对水政监察作出具体界定的同时n刀,还在第6条明确对水政监察机构的设置作出了如下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水政监察总队;市(地、州、盟)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水政监察支队;县(市、区、旗)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水政监察大队。水利部所属的流域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水政监察总队、水政监察支队、水政监察大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水政监察队伍内部按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水资源管理、河道监理等自行确定设置相应的内部机构(支队、大队、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