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可以进行灌溉但因雨水及时、充足或所种作物不需要灌溉等原因,当年没有灌溉的,以及地块虽不够平整,但能够用喷灌机械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也应统计入有效灌溉面积。2100433B
水利灌溉中的有效节水措施
水利灌溉中的有效节水措施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 提高灌溉水的利 用率和利用效率, 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它是由 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 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可有效的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 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 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 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墒耕作技术、 适雨种植提高作 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 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 化学药剂抗 早保墒与保水剂应用技术、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 等。节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 理和经营管理制度,作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 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 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 失约占水量的 50%~60%,
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促进我国有效灌溉面积稳步增长
建国以来,我国灌溉面积增长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高速增长期,由1950年的1666.7万公顷发展到1980年的4866.7万公顷;十年徘徊期,由1980年的面积下降到1990年的4840万公顷;稳步增长期,1991~1993年面积增长143.9万公顷,占计划指标72%,1993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983.9万公顷。完成计划好的共同特点:各级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贯彻“巩固改造,适当发展”的方针,加强灌区改造,依靠农民投劳集资,新增了灌溉面积控制了灌溉面积的减少。影响灌溉面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灌区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灌溉水源设施和面积被占用,投资缺口大。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姚润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8.55亿亩,占世界总数的1/5,居世界首位。
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介绍,中国以占全国耕地48%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80%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灌区是命脉中的命脉,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王晓东介绍说。1952年9月,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电力灌溉工程--珥陵灌区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大面积电力灌溉的开始。自1996年开始,中国先后对393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2亿公斤,增加节水能力105亿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革开放初期的0.35提高到0.475。
《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现有灌溉工程作用,力争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 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以上。
与此同时,灌区灌溉方式、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水漫灌、土渠灌溉等粗放的灌溉模式得到有效遏止,新型、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渠道硬化防渗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应运而生,"参与式管理"让灌区水工程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供水设施越来越多,水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灌区成为支撑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支柱。
在一般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等于已经配备灌溉工程或设备的、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它是反映我国耕地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农田水利技术术语》规范,
:按规定的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
: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 ,土地较平整 ,一般年景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在灌溉工程控制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