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茶树分布范围

茶树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国,后来鉴真东渡,将茶叶传播至世界各地。

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

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湾、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祖国,可以从中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进一步证明。

在中国的茶树品种资源库中,有一类非人工栽培也很少采制茶叶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它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不同于早先人工栽培后丢荒的"野茶"。当然,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即使现今,也还有半野生的茶树。如今广为栽培的景谷大白茶、勐库大叶茶、凌云白毛茶、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茶、崇庆批把茶、桐梓大茶树等早年均是野生茶树。可见,在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野生茶的含义应该是野生型茶树。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早在三国(公元220~280年)《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后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建茶皆乔木",宋子安(1130~1200年)《记东溪茶树》中说:"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又据(广西通志)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可见,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野生大茶树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千家寨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数千亩,其中龙潭大茶树高18.5米,树幅16.4米,最低分枝10.0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景东县石门大茶树高25.0米,基部干径83.4厘米。这些野生大茶树可谓是当今世界茶树之最了。

我国野生大茶树有名个集中分布区,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邻区,三是滇、川、黔毗邻区,四是粤、赣、湘毗邻区,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和海南省。主要集结在30°N线以南,其中尤以25°N线附近居多,并沿着北回归线向两侧扩散,这与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它对研究山茶属的演变途径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上述4个分布区中的野生大茶树,以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贵州省,这些地区的茶树多属高大乔木树型,具有较典型的原始形态特征,且常见与山茶科植物如大头茶(Polyspora atillaris(Roxb)Sweet)、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拎木(Eurya acuminatissima Merr)、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 Arn.) Sprague)、石笔木(Tutcheria spectabilis Dunn)以及山茶属植物瘤叶短蕊茶(C.muricatala Chang, sp.nov.)白毛红山茶(C.albovillosa Hu, sp. nov.)、油茶(C.olifera Abel)、山茶(C.Japounica Linn.)、厚短蕊茶(C.pachyandra Hu)等混生,形成山茶科植物的分布区系。此外,在粤、湘、赣毗邻区是苦茶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尤以南岭山豚两侧最多,如江华苦茶、蓝山苦茶、安远苦茶、丰州苦茶、横坑苦茶、思顺苦茶、酃县苦茶、贺县苦茶等。苦茶由于含有较多的酚酸物质,如黄酮类和花青素,再加构成茶叶苦涩味的重要成分如表一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一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含量较高,使茶汤具有很浓的苦味,如乳源苦茶"一杯中放叶数片,便苦似黄连,难以入口"。苦茶的生理机制虽需深入研究,但其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如可筛选出适制优质红茶品种,还可研制药用茶等。总之,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

有无野生大茶树,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两个文明古国,两国都有野生大茶树生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有的学者说印度是茶树原产地,乃是1824年英国军人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以后的事。自那以后,许多植物学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

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前面已经提及,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它们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时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关征镒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一书中指出:"我国的云南西北部、东南部、金沙江河谷、川东、鄂西和南岭山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是它们的发源地。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计380余种,而在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已发现的山茶后约有100多种,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参见胡先骕《植物分类学简编》)。苏联学者乌鲁夫在《历史植物地理学》中指出:"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的集中,指出了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由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国的西南地区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用茶的发源地。

印度原包括在冈底古大陆之内,它是与劳亚古大陆并不相连接的另一个大陆,当然也谈不上是高等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了。

(2)从地质变迁看

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自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了川滇河谷和云贵高原。特别是近100万年以来,由于河谷的不断下切,高原的不断上升,使绝对高差达 5000~6500米,从而使西南地区既有起伏的群山,又有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使平面与垂直气候分布差异很大,以致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地分量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之中。位于热带高温、多雨、炎热地带的,逐渐形成了温润、强日照的性状;位于温带气候中的,逐渐形成了耐寒、耐旱、耐荫的性状;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亚热带地区的,养成了喜温、喜湿的性状,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最终出现了茶树的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型的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

同时,自第四纪以来,由于我国西南的某些地区。历经多次冰河期,如同其他植物一样,对茶树也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云南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此对那里的大叶种茶树影响较少,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也是多。按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所述:四川的受害地区主要在青衣江流域、峨嵋山区、大渡河流域和东部涪陵以东的乌江中下游一带。在川南、黔北、黔南等地受害较轻。虽然大批生长在冰河地区的茶树遭到毁灭性打击,但在受害较轻的四川南部和贵州一带,以及生长在河谷低地温暖地区的茶树得以生存,其后代就是零星分布在川南和贵州各地的野生大茶树。而通过自然筛选,向着温暖、湿润方向发展的,就成了大、中叶种的小乔木型茶树;向着抗寒、抗旱方向发展的,就成了中、小叶种的灌木型茶树,这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茶树,既有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存在,又有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茶树混杂生存的原因所在。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然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了。

(3)从茶树的进化类型看

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所在。茶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和观察分析表明:我国的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这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综上所述,中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方;那里又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那里的野生大茶树又表现有最原始的特征特性;另外,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也都证实了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结论。而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则是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查看详情

茶树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茶树

  • 品种:茶树;高度H(m):1;冠幅W/P(cm):20-30;胸径/米径Ф(cm):0.2;
  • 柳叶金桂
  • 13%
  • 江西翰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茶树

  • 胸径3~4cm,高度70cm,冠径0.8~1m
  • 13%
  • 巴南区宏阳园林绿化苗圃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茶树

  • 品种:茶树;冠幅W/P(cm):20-30;高度H(m):0.35;胸径/米径Ф(cm):0.2;生长年限:1年;
  • 绿然
  • 13%
  • 水城县绿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茶树

  • 品种:茶树;冠幅W/P(cm):20-30;高度H(m):0.35;胸径/米径Ф(cm):0.2;生长年限:1年;
  • 华晟
  • 13%
  • 水城县华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茶树

  • 杜鹃红山茶树 胸径8cm
  • 13%
  • 湖南花明楼镇苗木基地
  • 2022-12-06
查看价格

2、商品砼参考价包括城区15km范围内的砼运输.

  • 肇庆市2009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2、商品砼参考价包括城区15km范围内的砼运输.

  • 肇庆市2009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2、商品砼参考价包括城区15km范围内的砼运输.

  • 肇庆市2008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2、输送泵车单价:县城10km范围内4000元/台班.

  • 肇庆市广宁县2010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2、商品砼参考价包括城区15km范围内的砼运输.

  • 肇庆市2010年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茶树

  • 地径12-15cm,高度5.0-6.0m,冠幅3.5-5.0m,特选精品,2年以上熟货全冠
  • 6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07-20
查看价格

茶树

  • 苗高×冠径 150cm×100cm
  • 26株
  • 1
  • 无要求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5-21
查看价格

茶树

  • 胸径(cm):20-22;高度(cm):600-650;冠幅(cm):400-450;净干高(cm):≥250;全冠,姿态优美,株形丰满匀称
  • 17株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4-30
查看价格

茶树

  • 高2.5m,树冠1.2m
  • 895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18
查看价格

茶树

  • 胸径15cm.正常高度,袋苗
  • 150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4-23
查看价格

茶树种类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茶树树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

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

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

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 在10厘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茶树树叶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序号

类别

叶长

叶宽

1

特大叶

14厘米以上

5厘米以上

2

大叶

10-14厘米

4-5厘米

3

中叶

7-10厘米

3-4厘米

4

小叶

7厘米以下

3厘米以下

茶树树种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根据我们在杭州对全国主要茶树品种营养芽物候学的观察结果,将第三级分类系统作如下划分:

①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②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③迟芽种:发芽期迟,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野生品种

当今已知为云南普洱市镇沅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这棵茶树由天福集团所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年。最具代表性的为思茅澜沧县邦葳野生茶树,树龄为1000年,高12米。此树为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所杂交而成,因此称为“过渡型野生茶树”。易武茶区曼秀落水洞也有一棵此类茶树,高10米左右。还有一种是栽培型茶树,也称之为家茶,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无人采摘或少为人采摘,简单说就是荒废的茶园。此茶树至少百年以上。景迈万亩古茶园全为此树种,树高约为2至3米以上。古“六大茶山”之曼丽茶区,也有很多类似茶园。

“栽培型野生茶”基本上是由野生茶树移植下来的。倚邦周围属小叶种大叶型,勐海南糯山人工栽培的茶树,树龄为800年最具代表性,但已枯死。茶树由老百姓多年采摘及照顾,高度多为1至2米,有些茶树茶农为了方便采摘,将其砍矮,在易武茶区、曼庄茶区、革登茶区及倚邦茶区甚至基诺茶区皆是此种状况,而这些茶区都未喷洒农药,所以也称之为生态或有机茶。台地茶为使用最多的茶园,因为台地茶种植较容易管理、产量多,但缺点就是没有遮荫且有的茶园会喷洒农药。

茶树抗寒品种

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祁门种、黄山种、茗洲种、柿大茶、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皖农95、乐昌白毛茶、恩施大叶茶、鹤峰苔子茶、高芽齐、白毫早、宜兴种、茴香茶、宁州2号、紫阳种、顾渚紫笋、藤茶、水古茶、龙井43、龙井长叶、碧云、苔香紫、迎霜、青峰、浙农113等。

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杨树林783、黄荆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叶乌龙、福云6号、福云10号、碧波茶、铺埔白叶、五岭红、临桂大叶茶、都匀毛尖、黔循601、信阳种、信阳10、宜昌大叶茶、云台山种、蓝山苦茶、江华苦茶、君山种、储叶齐12、锡茶5、锡茶11、赣茶1号、青山大有、台茶13号、苹云、眉峰等。

茶树变种

白毛茶(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嫩枝及叶片下面均被有密柔毛,花特别小,萼片被灰白毛。产云南南部、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凌云。

香花茶(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狭窄倒披针形,花有香味。产广东、广西等地。模式标本采自香港大雾山。

茶树优良品种

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元宵绿;早芽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种。

适制乌龙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种。

绿乌兼制品种有:黄旦、黄奇、梅占等品种。

查看详情

茶树分类

白毛茶(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嫩枝及叶片下面均被有密柔毛,花特别小,萼片被灰白毛。

产云南南部、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凌云。

香花茶(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狭窄倒披针形,花有香味。

产广东、广西等地。模式标本采自香港大雾山。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 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

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2)小乔木型

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3)灌木型

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 在10厘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树叶分类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序号类别叶长叶宽
1特大叶14厘米以上5厘米以上
2大叶10-14厘米4-5厘米
3中叶7-10厘米3-4厘米
4小叶7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

树种分类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根据我们在杭州对全国主要茶树品种营养芽物候学的观察结果,将第三级分类系统作如下划分:

①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②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③迟芽种:发芽期迟,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野生品种

当今已知为云南普洱市镇沅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这 棵茶树由天福集团所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年。最具代表性的为思茅澜沧县邦葳野生茶树,树龄为1000年,高12米。此树为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所杂交而成,因此称为"过渡型野生茶树"。易武茶区曼秀落水洞也有一棵此类茶树,高10米左右。还有一种是栽培型茶树,也称之为家茶,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无人采摘或少为人采摘,简单说就是荒废的茶园。此茶树至少百年以上。景迈万亩古茶园全为此树种,树高约为2至3米以上。古"六大茶山"之曼丽茶区,也有很多类似茶园。"栽培型野生茶"基本上是由野生茶树移植下来的。倚邦周围属小叶种大叶型,勐海南糯山人工栽培的茶树,树龄为800年最具代表性,但已枯死。茶树由老百姓多年采摘及照顾,高度多为1至2米,有些茶树茶农为了方便采摘,将其砍矮,在易武茶区、曼庄茶区、革登茶区及倚邦茶区甚至基诺茶区皆是此种状况,而这些茶区都未喷洒农药,所以也称之为生态或有机茶。云南茶区台地茶茶园最多,光是大渡岗茶厂就有2万多亩茶园。台地茶为现在使用最多的茶园,因为台地茶种植较容易管理、产量多,但唯一缺点就是没有遮荫且有的茶园会喷洒农药。

易混淆品种

澳洲茶树主要用来提取茶树精油,

英文名:tea tree / ti-tree

学名:Melaleuca alternifolia

中文名:互叶白千层;澳洲

科名:桃金娘科Myrtaceae

此种茶树最初在澳洲发现,这种树源自新南威尔士身高大约3公尺,在低湿地带长得特别茂盛,茶树,但和茶一点关系也没有,有时被拼成Tea Tree,但不是山茶花的"茶"。其枝条长,花白色,生命力旺盛,即使被砍断,也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两年后便能再次采收。精油是萃取其枝条及叶片,呈透明无色,香味很像松油及尤加 利。

查看详情

茶树分布范围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茶树生长环境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查看详情

茶树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侧脉5-7对,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8毫米,无毛。

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长4-6毫米,有时稍长;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阔卵形至圆形,长3-4毫米,无毛,宿存;花瓣5-6片,阔卵形,长1-1.6厘米,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雄蕊长8-13毫米,基部连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先端3裂,裂片长2-4毫米。

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茶树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

查看详情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温度

(1)生长起点温度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2)最适温度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3)低限温度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

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抗寒品种

抗寒性强的品种有祁门种、黄山种、茗洲种、柿大茶、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皖农95、乐昌白毛茶、恩施大叶茶、鹤峰苔子茶、高芽齐、白毫早、宜兴种、茴香茶、宁州2号、紫阳种、顾渚紫笋、藤茶、水古茶、龙井43、龙井长叶、碧云、苔香紫、迎霜、青峰、浙农113等。

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杨树林783、黄荆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叶乌龙、福云6号、福云10号、碧波茶、铺埔白叶、五岭红、临桂大叶茶、都匀毛尖、黔循601、信阳种、信阳10、宜昌大叶茶、云台山种、蓝山苦茶、江华苦茶、君山种、储叶齐12、锡茶5、锡茶11、赣茶1号、青山大有、台茶13号、苹云、眉峰等。

病虫防治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

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优良品种

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元宵绿;早芽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种。

适制乌龙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种。

绿乌兼制品种有:黄旦、黄奇、梅占等品种。

茶树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到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查看详情

茶树栽培温度

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茶树生长起点温度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茶树最适温度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茶树低限温度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

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查看详情

茶树病虫防治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

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查看详情

茶树花

2001年《茶树花的开发利用》项目通过了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和评审;2003年《茶树花加工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40多个国家申请了同族国际专利,在全球注册了《茶树花》服务商标和37个类别的商品商标;40多个茶树花产品配方成功问世,即将获得国家新资源应用证书;2004年《中国茶树花产业发展建议书》呈报国务院审批;2005年茶树花产业发展项目得到国家总理和各个相关部委领导的多次批示,同年徐纪英被列入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人之一,被业界称为"茶树花之母"。

茶树花的开发利用价值

全国可采集鲜花300多万吨,可制成干花原料50多万吨。茶树花是一种无需重新栽培、储量丰富、年年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茶树花内含有效成份与茶叶基本相同,只是花与芽叶的生长作用不同而成份含量各有差异。花朵因承担生命遗传任务所以其蛋白和糖类物质含量较芽叶高。为此,茶树花是一种难得的天然复合型原料。

利用茶树花的加工工艺技术对花鲜花进行深加工提取和分离纯化,使其形成各种类别型号的产品中间体原料。由于茶树花的抗氧化性强、免疫能力高,中间体原料添入到食品饮料、药品、日用化妆品和妇女儿童卫生等产品中,可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和新颖性。

茶树花的资源状况

据2009年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茶园面积已达2800万亩,分布于19个省1000多个县。成龄茶园每亩可采鲜花200千克以上,全国可采集鲜花500万吨左右,可制成干花原料30多万吨。茶树花是一种无需重新栽培、储量丰富、年年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茶树花的社会经济效益

1.茶农利用冬闲收花,每亩可增收400-500元。全国茶区可增收100多亿元。

2.翌年茶叶可增产30%,还可提高茶叶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

3.用茶树花原料进行深加工,价值可增加数倍。

4.不仅让上亿茶农(中国的茶农人口1亿多)直接受益,还能创造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就业、创业、转业岗位。

茶树花"三新产业"

茶树花"三新产业":新资源、新产品、新用途。

茶树花划时代的丰碑

"三新产业",走进三农,服务大众。

茶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茶树施肥应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基肥、追肥相结合。茶树施肥氮、磷、钾比较合理的比例为1:0.3~0.5:0.7,平均约为1:0.4:0.6 。

1.底肥 底肥是在茶籽播种或茶苗定植前施用的肥料,其作用主要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熟化,以利茶苗早发快长。底肥一般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10吨及茶树专用肥30~50千克。底肥数量较少时,要集中施在播种沟里。底肥数量较多时,要全面分层施用,即先将熟土移开,生土不动,开沟约50厘米,沟底再松土15~20厘米,按层将肥与土混合,先施底层,再施第二层,最后放回熟土。

2.基肥 基肥是指在茶树地上部全年生长停止后施用的肥料,其余作用主要是为茶树根系在秋、多季的活动及翌年春茶萌发提供足够的养分,同时改良茶园土壤性质,为茶叶高产优质奠定基础。基肥大都以厩肥、堆肥和饼肥等有机肥为主,再加适量磷、钾肥,一般每亩施菜饼100~150千克,掺合茶树专用肥40千克,不同地区茶园基肥施用时间不同,如山东在白露前后,长江中、下游茶区在9月底至10月底,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则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海南在12月上旬。不同树龄的茶树基肥施用位置和深度不同,1~2年生直播茶苗,施在距根颈5~10厘米处,施肥深度15~20厘米;1年生扦插苗施在距根颈10~15厘米处,施肥深度10~15厘米;3~4年生茶树,施在距根颈15~20厘米处,施肥深度20~30厘米;成年茶树,施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施肥深度20厘米。

3.追肥 追肥是指在茶树地上部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其作用是不断补充茶树矿质营养,以进一步促进茶树管生长,达到持续高产的目的。由于茶叶生产需要更多的氮素,故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及微量元素。

追肥主要分两个时期。

一是春茶追肥。茶树经过冬季休眠之后,生长能力强,需肥量大,第1次追肥俗称催芽肥,其施用时期一般根据茶树生育的物候期来确定,当茶芽伸长到鱼叶初展期施肥的效果最好。长江中、下游茶区约在3月上、中旬左右,即在茶园正式开采前15~20天施效果最好。

查看详情

茶树茶树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到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查看详情

茶树茶树花

1、花茶的制备

茶树鲜花经过揉切 、 解块 、 筛分 、 发酵 、干燥等工序可制成碎茶。

感官审评认为鲜叶配入适量的茶树花制作红碎茶 , 完全可以提高或改善品质 , 效果良好 。其品质表现外形颗粒紧结 , 色泽润亮 , 香气鲜爽有花香 , 滋味浓强鲜爽度好 , 汤色红艳 , 叶底红匀明亮 , 并且将鲜叶红碎茶与茶树花红碎茶以适宜 比例拼配 , 能提高或改善成茶品质 , 制成的红碎茶达到出口红碎茶的优质标准 , 并能降低加工成本 , 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效益。

2、茶树花花粉被誉为 “花粉之王 ”, 其营养丰富 、 味道甘甜 , 具有特殊的茶香气息 。茶树花粉中蛋白质含量为29.18%, 脂肪含量为 2.34%, 蛋白质质量较高, 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营养源 。与油菜 、 荞麦 、 玉米 、 向日葵等 种主要商品花粉相比 , 茶树花粉还原糖含量居中 ,蛋白质 、 氨基酸 、 维生素含量最高 , 脂肪含量最低 。花粉本来就是以其高蛋白 、 低脂肪的营养特点著称的 , 而茶花粉在这一点上尤其突出。

3、酒类产品的开发

茶树花酒是一以茶树花为主要原料 , 经生物发酵 、过滤 、勾兑 、陈酿 、降度 、杀菌等工序而制成的新一代风味型酒 ,该酒度数低 、色泽透亮 、口感较温和 , 又富含茶多酚 、氨基酸 、茶多糖 、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以茶和茶树花开发的保健酒 , 既有酒的风味 ,又有茶的保健功能 , 是一种色 、香 、味较佳的饮品。

4、茶树花饮料的开发

茶树花提取液具有花的芬芳和茶叶的青涩 , 是很好的 “茶花饮料 ”

查看详情

茶树茶树无公害施肥技术

茶树施肥应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基肥、追肥相结合。茶树施肥氮、磷、钾比较合理的比例为1:0.3~0.5:0.7,平均约为1:0.4:0.6 。

1.底肥 底肥是在茶籽播种或茶苗定植前施用的肥料,其作用主要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熟化,以利茶苗早发快长。底肥一般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等有机肥10吨及茶树专用肥30~50千克。底肥数量较少时,要集中施在播种沟里。底肥数量较多时,要全面分层施用,即先将熟土移开,生土不动,开沟约50厘米,沟底再松土15~20厘米,按层将肥与土混合,先施底层,再施第二层,最后放回熟土。

2.基肥 基肥是指在茶树地上部全年生长停止后施用的肥料,其余作用主要是为茶树根系在秋、冬季的活动及翌年春茶萌发提供足够的养分,同时改良茶园土壤性质,为茶叶高产优质奠定基础。基肥大都以厩肥、堆肥和饼肥等有机肥为主,再加适量磷、钾肥,一般每亩施菜饼100~150千克,掺合茶树专用肥40千克,不同地区茶园基肥施用时间不同,如山东在白露前后,长江中、下游茶区在9月底至10月底,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则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海南在12月上旬。不同树龄的茶树基肥施用位置和深度不同,1~2年生直播茶苗,施在距根颈5~10厘米处,施肥深度15~20厘米;1年生扦插苗施在距根颈10~15厘米处,施肥深度10~15厘米;3~4年生茶树,施在距根颈15~20厘米处,施肥深度20~30厘米;成年茶树,施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施肥深度20厘米。

3.追肥 追肥是指在茶树地上部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其作用是不断补充茶树矿质营养,以进一步促进茶树管生长,达到持续高产的目的。由于茶叶生产需要更多的氮素,故追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及微量元素。

追肥主要分两个时期。

一是春茶追肥。茶树经过冬季休眠之后,生长能力强,需肥量大,第1次追肥俗称催芽肥,其施用时期一般根据茶树生育的物候期来确定,当茶芽伸长到鱼叶初展期施肥的效果最好。长江中、下游茶区约在3月上、中旬左右,即在茶园正式开采前15~20天施效果最好。

查看详情

茶树分布范围文献

山茶树 山茶树

山茶树

格式:pdf

大小:566KB

页数: 6页

山 茶 树 山茶树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 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 纯天然高级油料。 全国年产量仅有 20万吨左右,极其珍贵。 山茶籽其营养成份 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 简介 山茶,俗称苦茶、建茶、白花茶,学 名 Camellia-Oilfera Abel、英文名- OilteaCamellia ,,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 是中国特有的 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树种。常年 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之中天然 孕育,成年树 树高 3米左右,树龄可以达到百 年以上,有的可达 400-500 年。它仅分布 于我国南方少数省份的部分高山 地区。 山茶籽油其营 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 气和肥沃土壤,全国年 产量仅 为 20 万吨左右,极其 珍贵,被专家称之为“天赐中国 ” 、“油中 之王”。 形态 山茶 属于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树 高 3—6米,胸径

黄柏与茶树复合经营研究 黄柏与茶树复合经营研究

黄柏与茶树复合经营研究

格式:pdf

大小:566KB

页数: 3页

黄柏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树种,茶树为我国传统饮料树种,两者均为潜山县山区林农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介绍了黄柏与茶树复合经营模式的造林技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吴妃玲:茶树有哪些种类,茶树的特征又有哪些呢!

茶树有几种类型?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茶树按树干大小来区分

1. 乔木型茶树

乔木型茶树,它的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在云南等地原始森林中生长着,野生大茶树都是乔木型茶树,这些茶树树干粗大,分枝部位高,任其自然生长,一般树高都能把数米甚至十多米高,每当采茶季节,少数民族的姑娘们往往要用梯子或爬到树上去采茶,古时候传说猴子采茶,可能就是在乔木型的也是野茶树林中出现的一种生态现象。

2.灌木型茶树

灌木型茶树乔木型茶树在向北传播演化过程中,由于受气温低较干燥的影响,树形逐渐变得矮小起来,逐渐就演化形成了灌木型茶树,我国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茶树,绝大部分是灌木型茶树,这些茶树树形矮小,没有明显的主干,分枝较低也较多,尤其在休闲采摘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馒头形的树冠分枝多,发芽密卖采摘是灌木型茶树的特点。江南茶产区丘陵地带栽培的茶树,由于栽培种植方式,修剪采摘方法的不同,形成了一丛丛一条条或地毯,是不分行的茶园。

3.半乔木型茶树

半乔木型茶树,又称小乔木型茶树,是介于乔木型与灌木型之间的中间型茶树,树形,一般没有乔木型那么高大,但有明显的主干分枝较低,这类茶树在广东福建一带的茶产区常可见到,乔木型与半乔木型茶树,在通过人为修剪控制主干生长的情况下,也能使树矮化分支较多,形成适合人们采摘高度的树形。

二、茶树按叶形大小区分

茶树叶形大小与树形大小密切相关,乔木形的叶片往往较大,灌木形茶树的叶片往往较小,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大叶种茶树,由于茶多酚含量高,适合于制造红茶,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小叶种茶树,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适合制造绿茶,分布在台湾,广东福建的中叶种茶树,一般都适合试制乌龙茶。

三,按进化程度来区分

大叶种茶树,按其遗传学特征,一般会分为较原始型小叶种茶树,一般表现为进化型。

《第一期妃玲茶艺线下沙龙》

1、茶叶基础知识;

2、中国茶的分类;

3、茶叶的冲泡技巧;

4、茶叶的储藏;

5、茶叶与身体健康;

6、学员问答

联系人:王子峰

时间 :18年5月6日 9:00—11:30

授课地点:西港雅苑9号楼2单元0101室(一层)

联系电话:15929763757

查看详情

苦丁茶树简介

苦丁茶是分布于华中一华南一带的常绿乔木,寿命可长达几百年以上,具有耐温、喜荫、喜湿、怕浸的习性。其适生地区较茶树更广一些,抗寒力尤比茶树强。

查看详情

茶树菇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茶树菇简介

茶树菇在高淳、金坛等地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近年来受资源、技术、市场等影响,茶树菇栽培面积持续减少。从技术层面看,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 要因素有:一是菌株退化。茶树菇育种工作相对滞后,菌株来源单一,并且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二是配方不合理。茶树菇生产上培养料配方随意性大,特别是氮素 营养的配比把握不到位,严重影响茶树菇产量。三是制袋成品率低。茶树菇秋季制袋正处于高温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只达到70%~80%,差的甚至低于50%。 四是病虫危害。茶树菇生长期长,易受螨类、菇蝇、菇蚊等害虫危害。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