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设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核心,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农民主体、尊重民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使农村环境整治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相结合,设施完善提质、宜居示范创建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统一,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城乡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4〕12号)精神和全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开展我市宜居乡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全市涉农区、县(市)下辖的138个乡镇(街道)、1503个行政村,其中,包括1086个规划保留的行政村,417个城中村、城边村和规划撤并拆迁村。
装饰施工指导思想是一项综合性管理,需要各方面配合与共同努力,以人为本,不断寻求新的管理路子和管理方法,才能使装饰施工出成效。装饰施工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不断建造出社会认可,业主满意的建筑装饰产品,确...
国徽国旗做背景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可以试试
智软冶金行业I-ERP实施方案 i-ERP(Internet/Intranet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有效的企业管理技术...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设施完善提质”、“宜居示范创建”三大系统工程建设,治理农村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污染,改造道路、绿化、厕所等设施,完善农房、给水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到2016年,完成全市1086个规划保留的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宜居达标任务和417个城中村、城边村、规划撤并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到2017年,完成150个“宜居示范村”和20个“宜居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到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村容镇貌整洁有序,全市一半以上村庄达到宜居示范标准。到2025年,全市所有村庄建成“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生态优良、传承历史、富庶文明”的宜居乡村。
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为重点,实施“四治”、“三改”、“两化”工程建设。到2016年底,完成全市1086个规划保留的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宜居达标任务和417个城中村、城边村、规划撤并村的环境卫生整治。
1.生活垃圾治理。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2014年,以集中清运积存垃圾为突破口,组建乡镇(街道)和村屯环卫保洁队伍,所有配备的车辆、设施全部启动运行,涉农区所有行政村以及一市三县国省公路、重要河流沿线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行政村,共计962个全部实现农村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处置常态化管理。到2016年,全市所有1503个行政村按照环卫标准作业,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2.污水治理。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设施)和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逐步完善农村污水处理体系。确保已建成设施有效运行。(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3.畜禽粪便治理。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加强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水综合治理和利用设施建设。加强分散家庭养殖户畜禽粪便贮存设施建设。推进畜禽粪便还田和资源化利用。(牵头单位:市农经委)
4.村容村貌治理。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拆除违建、废弃构筑物。治理柴草堆乱堆乱放,规整垛放,不占道路。实现村容村貌整洁有序。(牵头单位:市执法局)
5.道路及边沟改造。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原有村路,合理确定宽度,对道路进行硬化改造,村内主要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和水泥等材料,次要道路可因地制宜采用砂石等乡土材料。结合地势和村庄布局,沿道路两侧建设排水边沟,实现雨水有序排放。(牵头单位:市交通局)
6.绿化提升改造。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在街道旁、宅前屋后、庭院内、沟渠边、隙地等部位广泛植树、种草、栽花,村内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打造村村绿树掩映、屯屯花草相连的绿色生态村庄。(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7.农村改厕。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开展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有条件地区,鼓励建设户内无害化卫生厕所。村庄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卫生公厕。(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8.美化亮化。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对村屯出入口和围墙统一设计、突出特色。规整主要街路两侧围墙。保持院落整洁美观。村庄主要道路、街口和广场实现亮化,确保夜间亮化照明效果。(牵头单位:市城管局)
在完善规划和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加强农房、给水设施改造,村屯河道标准化建设,推进公用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广清洁能源利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1.完善规划。完善全市村庄布局规划;组织区、县(市)政府开展宜居示范乡镇总体规划、宜居示范村和重点村建设规划。(牵头单位:市规划国土局)
2.农房建设。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按照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组织农房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开展农房抗震和节能改造,倡导绿色建筑,保护传统民居和乡土特色元素。(牵头单位:市房产局)
3.给水设施改造。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标准,逐步推进农村给水设施提升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36.4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4.村屯河道标准化建设。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开展对全市168条村屯河道的标准建设,改善农村河道脏乱差现状,打造河清水美的农村居住环境。(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5.公共服务设施。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供电、电信等配套设施,完善乡村公共交通、商业网点、综合超市、文体活动场所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建委)
6.清洁能源。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建设规划。示范推广以农村生物质燃气、成型燃料等为主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应用比例。(牵头单位:市农经委)
在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完善提质基础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镇开展宜居示范村和宜居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培育试点,引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1.宜居示范村。到2017年底,按照宜居示范村建设“三美”标准,选择村班子能力强,村民积极性高,产业文化特色突出,村屯环境、村容村貌等综合治理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村屯人口、面积适中且交通便利的行政村,完成150个“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一是“生态宜居村庄美”。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农民住房实用美观,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自然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明显优化。二是“业兴富民生活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较快,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三是“文明和谐乡风美”。村规民约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社会和谐稳定。(牵头单位:市建委)
2.宜居示范乡镇。到2017年底,按照宜居示范乡镇建设“五美”标准,完成20个“宜居示范乡镇”创建。一是“风景美”。城镇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没有被人工破坏,镇区风貌建设有特色并和谐统一。二是“街区美”。整体形态、街区建筑、环境景观和传统文化建筑整齐、美观。三是“功能美”。功能设施、运营管理、环境卫生、安全防灾等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四是“生态美”。生态环境优美,绿色低碳技术得到利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五是“生活美”。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就业、医疗、养老、治安等有保障。(牵头单位:市建委)
以上各项工作任务牵头单位是市直有关部门,实施主体为各相关区、县(市)政府。
(一)设施运行、建章立制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农村所有建成和配备的设施要全部启动运行,制定设施运行和维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农村环境整治阶段(2014年9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全面实施“四治”、“三改”、“两化”等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完成全部1086个规划保留的行政村宜居达标任务(在2013年完成226个基础上,2014年完成320个、2015年完成320个、2016年完成220个)和417个城中村、城边村、规划撤并村的环境卫生整治。
(三)设施完善提质和宜居示范创建阶段(2014年9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到2017年,完成150个“宜居示范村”(2014年完成39个、2015年完成40个、2016年完成40个、2017年完成31个)和20个“宜居示范乡镇”创建工作(2014年完成4个、2015年完成5个、2016年完成5个、2017年完成6个)。
(四)总结提升阶段(2017年1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全面总结经验做法,组织考核,表彰先进,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宜居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市政府成立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督导考核等,建立对口指导、定期检查、情况通报、工作调度和达标验收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
各相关区、县(市)政府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宜居乡村建设的组织实施。
以沈阳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为总纲,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突出新城、新市镇、中心镇、重点村、中心村的发展。科学编制宜居示范乡镇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宜居示范村、重点村建设规划、环境治理规划及相应建设标准。
以各类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为支撑,将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向周边农村延伸,实现市域全覆盖。制定全市宜居乡村建设计划,确定每年完成宜居示范乡镇、宜居示范村创建和宜居达标村工作任务、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完成时限。
各专业部门制定宜居乡村建设专业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专业项目每年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
一是省级资金争取到位。落实省以上宜居示范乡镇、宜居示范村、垃圾运行经费补助等补助资金。二是市本级资金落实到位。市本级城建计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内道路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运行补助。
整合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农村安全饮水、改厕、危房改造、农村连片整治等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用于宜居乡村建设。三是区县资金配套到位。各区、县(市)政府要在本级财政设立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宜居乡村工程建设和设施日常运行管理经费支出。四是社会资金筹集到位。建立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
将宜居乡村建设纳入市政府对各区、县(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市政府考核区、县(市)政府宜居乡村建设年度工作任务绩效考核细则。
相关区、县(市)政府是本地区宜居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编制本地区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工程项目建设,按期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各区、县(市)要落实本地区宜居乡村建设的牵头部门,将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确定区县、乡镇(街道)、村庄三级责任部门、责任人。将目
标考核结果与资金投入、以奖代补挂钩,进一步强化责任监督。
在农房建设、设施改造、环境整治和垃圾、污水、粪便污染治理过程中,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制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鼓励就地取材,保持乡土特色和自然风貌,鼓励采用节能、低碳、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示范推广以农村生物质燃气、成型燃料等为主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积极探索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内容和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农村,采用张贴标语、集中培训、入户讲解、板报宣传等多种方式,让农村百姓充分了解当地宜居乡村建设的工程项目、计划安排和资金投入,方便农村百姓参与建设、管理和进行民主监督。
《沈阳市特色乡镇建设实施方案(2017
《沈阳市特色乡镇建设实施方案 (2017 2.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加 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调查研究,支持沈北新区 兴隆台等街道及法库县四家子乡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制定 锡伯族、蒙古族等文化保护与发展规划。扶持少数民族非物 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加强少数民族传统节 日的宣传,丰富少数民族文化活动。 牵头单位:有关区、县 (市 )政府,配合单位:市民委、文广 局、旅游委。 (四 )现代农业型乡镇建设重点任务。 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上下游产业。引入现代农业科技, 发展花卉培育等新型农业种植产业,打造绿色无公害与有机 食品产业链条,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推广新民市大民屯 镇的“互联网+农业”模式,建立线上订购、 线下配送综合平台,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2.加强农超对接,做大订单式农业。依托农村合作组织, 发展规模化种养殖产业。采用农超对接等形式,
沈阳市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实施方案
2 沈阳市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实施方案 按照《关于开展电子化招投标试点工作的通知》 (辽住建 [2010]90 号)和省住建厅 2010 年招投标工作会议关于推进电子 化招投标的要求, 为实现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从纸质形式到 电子化形式的平稳过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 (中 办发 [2009]27 号)精神,以创新招投标机制、实现招投标行业可 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循序渐进、安全稳妥的原则, 充分运用现 代信息网络技术, 科学构建招投标监管监察体系, 建立预防腐败、 实现阳光交易的长效机制,促进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提高效率、 节约资源和公正规范, 进一步推动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又好 又快发展。 二、实施步骤和内容 沈阳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拟用 1 年时间(
地方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DB14/T 1271-2016)准规定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总则、村庄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村庄建设、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基层组织及长效管理。
地方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DB14/T 1271-2016)适用于以行政村为单位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地方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DB14/T 1271-2016)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山西省美丽宜居乡村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可持续维护、规范化服务、科学化评价。可以有效规避创建经验的不足和人、财、物浪费等问题,进一步提升美丽宜居乡村的品味和档次,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山西省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00433B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出重要批示:“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李克强总理批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2015年,国家出台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在全国范围内指导美丽乡村建设。该国标给山西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巨大借鉴。但对于山西省正在开展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难点及急需解决的事情在指导上还不够具体,与山西当前省情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山西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点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难点在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方面。要突出文化生态保护开发这一主题,保障农民安居,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产业发展;要突出“宜居、宜业”功能定位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实现“四美两宜”(生活美、生态美、家园美、田园美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行政村或自然村)。因此制定了地方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DB14/T 1271-2016)。
2016年12月30日,地方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DB14/T 1271-2016)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017年2月28日, 地方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DB14/T 1271-2016)实施。
地方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DB14/T 1271-2016)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起草单位:山西省农村经济研究所、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要起草人:岳继和、岳磊、李固、牛旭斌、苗慧丽、谢治宇、董艳敏、段晓康、刘亚萍。